當然,也有人認為就是因為房子是單位的,一旦辭職,房子就會被單位收回去,嚴格來說,房子不是個人的。
所以“商品房”的誕生反響非常大,大家都在觀望,坐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xiàn)。
這個結果在蘇桃桃的意料之內(nèi),改革開放不單單指物質(zhì)上的開放,還有人們思想覺悟的開放,一口吃不成胖子,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來。
要知道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市,這兩年“下海”做買賣的人像是雨后春筍般一個接一個冒出來。
這些沒有單位的人自然分不到房子,一家人被迫擠在狹小的筒子樓里,尤其是下鄉(xiāng)回城的知青,沒有單位接收只能和家里人擠。
人活一輩子不外乎三餐一宿,吃飽穿暖不成問題,娶妻生子總要有個屬于自已的窩吧,全家人擠在一個轉身都困難的童子樓里,怎么結婚生子?
人人都渴望有一個永遠屬于自已的房子。
這年頭資訊不發(fā)達,消息總是滯后。
某家早年移居港城回來探親的商人知道這個消息,馬不停蹄帶著親戚去下定。
如今他衣錦還鄉(xiāng),也準備回來投資做點生意,家里早已經(jīng)住不開,他還打算買間老破大的平房先住著,等賺到更多的錢再建一棟房子。
不曾想現(xiàn)在幾萬塊就能在z市買一套一百多平的樓房,相比港城可要便宜太多了。
而且還是低息分期付款,對于他這種需要錢來周轉做生意的人最合適不過。
他不僅自已買,還慫恿身邊的親人買。
“港城那邊十幾年前就是這個購房模式,不過那邊都是跟銀行貸款,利率還不低,這邊可以直接跟開發(fā)商分期付款,利息還這么低,可見是為了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錢的家庭著想,還是很良心的。
有能力買的還是趕緊買吧,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等現(xiàn)房出來就都要現(xiàn)款了。”港城商人有感而發(fā)。
一水之隔,不過是隔著一個關卡的距離,卻存在極大的信息差,兩邊放開程度有著天然之別。
有人半信半疑:“你該不會是個托,拿了人家錢來套我們的吧?”
“對啊對啊,沒有房契在手,我心里怎么那么不踏實呢?”
“就是,買房不給房契,等房款還完了才給,那都是幾十年后的事了,誰知道是不是騙我們的五成首付款呢?我可不干這種傻事!”
“可不是,這磚頭水泥都還見著,房子還沒影呢,就要我們給錢,我怎么看都像是騙子。”
“就是就是……”
……
這年頭,沿海地區(qū)人們的反詐意識還挺強。
商人笑了下:“佛渡有緣人,我話盡于此,錢在你們口袋里,你們愛買不買吧。”
這年頭也沒有什么限購不限購,商人一口氣給足了首付款,拿下樓層朝向最好的三套。
跟著他來的親人也有兩個二話不說跟著買了。
買的也是上下樓朝向最好的東邊套。
現(xiàn)場有蘇桃桃的人和第三方律師負責合同細節(jié),還要去房管局辦證備案,雖然款項付清之前,個人手里只有購房合同,房產(chǎn)證不會給到個人,得抵押在房地產(chǎn)公司,但是看到房契下來,第一次買房的人還是心安很多。
這一整個過程都有記者跟蹤記錄,采訪購房者自然也不會少。
第二天報道一出,z市首個商品房業(yè)主新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