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還剩下幾個紅薯和芋頭沒有吃完,周鈴蘭用荷葉包起來,留著明天上火車再吃。
傅遠航這才把從家里帶過來的課本還有筆記給小梅子:
“這是那邊四年級的課本,內容比我們這邊深很多,我都做了隨堂筆記,試卷也我帶了幾份過來,你有空都可以看一下。”
特殊年代的所謂上學,其實跟掃盲差不多,學不到什么真正的知識。
尤其是青蓮村這樣的村小,期末考試可能背誦十條八條偉人語錄,做幾個加減乘除的題目就算過了。
高年班大部分時候甚至只上半天的課,半天要到地里去務農。
基地不一樣,基地的學校是在認認真真教書育人,著力為科研事業培養接班人。
沒有外面那些亂七八糟的歪風邪氣,更不會剝奪學生的上課時間,政治思想要抓,偉人語錄也要背,但是文化知識也不能落下。
傅遠航無比慶幸自已當初跟著哥哥嫂子去基地的決定,讓他見識了更廣袤的天地。
小梅子珍而重之接過,重重地點了點頭:
“謝謝你,傅同學,我一定會好好學的,對了,你上回給我的畫冊,我看了好多次,可以還給你了。”
傅遠航搖頭說:“你留著吧,我那里還有好多。”
小梅子松了一口氣,小冊子是她最珍貴的禮物,她習慣了每天都拿出來看一看。
她還跟著臨摹了,但是她沒有畫畫天分,壓根還原不了傅遠航的十分之一。
讓她就這樣還給傅遠航,她是十萬個不舍得。
分開的時候,小梅子抱著傅遠航給她的書和筆記目送他們的背影走遠,書的最上面是周鈴蘭用荷葉包好的,給阿奶留的雞肉,很香很暖。
小梅子不知不覺模糊了視線,她一定很努力很努力讀書學本領,以后也要像他們一樣,帶著阿奶走出這座大山。
……
你一定要做得這么絕嗎?
中午來不及午休,傅遠航和木木麻溜兒把要寄走的東西搬到外面。
棉被這些周鈴蘭原本想帶在身上,到了可以自已拿出來蓋,等包裹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傅遠航說那邊有新的棉被。
之前蘇桃桃提前給廠里職工發過年福利,讓小陸拉了一車糖去棉花廠換了一車棉被回來,給全廠職工每人發了一條。
這年頭,有錢也買不到好棉花,就算買到棉花還要自已找人去彈,這床現成的棉被可以說比發錢給他們還高興。
都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好東西。
蘇桃桃自已另外掏錢多買了兩床,就這樣一次性解決了家里冬被的問題。
所以暫時穿不到的衣服、被子等等,都一并寄過去。
周鈴蘭去叫阿牛叔把拖拉機開過來。
“喲,這么多東西呢?”阿牛叔熄了火,趕緊跳下來幫兩個孩子搬東西。
“這一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能帶的都帶上了。”周鈴蘭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