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再次強調,工業必須往南方擴散,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南方各大區依然處于農業社會之中,很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愛麗絲在走廊里邊走邊強調道,戰后的和平掀起了一輪經濟的繁榮,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工廠建立了起來,但它們無一例外,都成立于北方。
對于各投資者而言,北方的工業環境無疑是優越的,艾美蘭西政府幾年來在北方建立的一系列基礎設施,輸電輸魔干線,以及四通八達的公路和鐵路網,毫無疑問是優越的環境。
更不要說北方的工人基礎素質問題了,在北方,工人們至少認識字,至少知道加減法和乘除法。
而在南方,不要說數學了,很多人認字都成問題,掃盲是當然迫切的需求。
“還有你們,教育部的,咱知道你們缺少人手去填補越來越大的教師隊伍,政策就在這里,讓學生去,完成了義務教育的可以派到南方去擔任教師,無論如何必須先去干,這件事由財政撥款!”
愛麗絲的揮霍是有道理的,艾美蘭西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其工業產品早就滿足了消費能力較高的北方,而在解放南方之前,北方已經事實上沖擊了南方的市場,從布列塔尼亞的渠道,艾美蘭西工業品幾乎遍布大陸西邊。
拉斯維亞分裂后,艾美蘭西的工業品如洪水般淹沒了各自治實體的市場,原有的生產商被工業的產品摧毀殆盡,戰爭結束后,在拉斯維亞地區,居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是艾美蘭西的可樂,艾美蘭西的土豆,艾美蘭西的衣服,艾美蘭西生產的各種工業品。
而在遙遠的新大陸,新鄉殖民地向當地的土著輸出著艾美蘭西的衣服,鞋子,斧子,刀劍,交換回黃金,白銀。
海關和稅務司每年都給國家帶來上億的稅收收入,重商主義的出現開始讓商業蓬勃發展,同時商業革命爆發,生產商的增加導致消費的增加,過去人們的觀念是種地或者畜牧優秀,現在,人們更傾向于去工廠打工或者經商。
即便工廠的環境是史無前例的惡劣,即便城市貧民窟的棚子骯臟,但城市的工資依然與農村開始拉開差距。
農村的土地被拋售,國家農業集團開始在南方大量擴張,在北方之后,南方的人口結構開始被改變著。
但還不夠,南北方的工業差距是巨大的,在北方已經開始邁入電氣化時代的同時,南方卻依然生產不出一輛汽車,一列火車,而南方卻擁有著寶貴的礦產資源。
艾美蘭西第二次國家工業發展計劃應運而生,愛麗絲端坐于議會講臺,臺下是287名議員,在愛麗絲宣布國家改制后,效仿希拉特別市的經驗,但凡有想法的人都開始聚集一起開始結黨,而愛麗絲也并不是坐以待斃,在眾多席位中拔得頭籌的,是愛麗絲在遠視者同盟以核心建立的【艾美蘭西國家進步聯盟】
“艾美蘭西第二次國家工業發展計劃,是在艾美蘭西第一次國家工業發展計劃的指導下,立足現有情況,我們將目光聚焦于南北差距,力求平衡南北差距。”
原本由于局勢所迫,北方的部分企業不得不建立在不適合的地方,比如艾美蘭西國立聯合大學。
作為一所國家首屈一指的綜合性大學,艾美蘭西國立聯合大學因地處特里安,較高的維度與偏遠的地緣使得這所大學的發展受阻,而建立德拉萊耶市后,愛麗絲要求將國立聯合大學搬遷自新首都建設的大學區內,這個名為“進步區”的首都區劃將容納數座大學,科研機構,高新科技企業。
而工業實體,將采取援建的方式建立南方工業,黑森煤鋼綜合體,這座國企將承擔起在南方圣埃蒂安城建立煤炭工業的責任。
而在第二次國家工業發展計劃期間,愛麗絲將通過出臺政策,讓南方各大區工農業發展免稅或優惠等政策吸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