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都開始動員起來建造工廠升級工業的時候,愛麗絲來到了特里安軍械廠——如今這里已經從過去簡單的小平房一躍而起,不僅擁有四個大型生產車間,還實現了蒸汽化——當然,照明依然使用馬燈。
“殿下,歡迎您再次來到特里安軍械廠。”
廠長特蘭特·馬朗寧兼任艾美蘭西軍械局執行委員會委員,這位年輕的發明家據稱畢業于東方沙漠的智慧宮,曾經參與開發沙人帝國的各種復雜精美的工程機械。
“這是”
愛麗絲抬起一桿buqiang,和現在作為制式裝備的褐貝斯燧發槍與米尼長buqiang不同,這桿buqiang大體上和前兩種buqiang相同,但機匣處顯然更加復雜。
“在下拜讀了您的《關于火炮與槍械的設計學說》,這是一種正在實驗的后裝槍,但無論怎么嘗試,我還是發現它的威力不如米尼buqiang。”
用新式米尼buqiang替代褐貝斯燧發槍的命令在昨日發出,大部分的車間早就轉產米尼buqiang——當然,新式米尼buqiang和褐貝斯的唯區別在于它擁有膛線,發射13毫米米尼式槍彈,并且使用外置火帽激發。
只需要改動一下原本的燧發機構,將其變為擊發式結構,很容易就能制造出這種buqiang,難點在于火帽,這個小小的鐵片是每次擊發的關鍵,也是火槍變為buqiang的代表。
火帽的原料為雷汞,化學工業小組即便擁有了愛麗絲留下來的制取方法,也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所以等到新式米尼buqiang第一次大規模制造的時候,它才有了配套的紙包danyao。
愛麗絲今天就是來看新式米尼buqiang制造的,可手里這支buqiang卻顯得奇特,它擁有一個豎起的槍膛,愛麗絲知道那是放danyao的地方。
“霍爾式buqiang。”
霍爾式buqiang是19世紀的后膛裝填火槍,采用燧發或擊發,而她手里這支是明顯的擊發式霍爾buqiang。
愛麗絲往槍膛看去,看來馬朗寧也犯了一個錯誤——氣密。
霍爾式buqiang作為早期后膛槍,氣密極其糟糕,但要改進也不難,只需要增加一個黃銅氣密閉鎖裝置,讓槍膛閉鎖就行,但彈管向前豎起45度,實際上并不利于裝填,愛麗絲看了十分鐘,便給馬朗寧提出了意見。
“這種槍的設計思路并沒有太大的錯誤,后膛裝填的確會大大增加軍隊的射速,您剛剛也提到了它的射程弱于米尼式buqiang,這個問題——來自氣密。”
愛麗絲放下單管,給馬朗寧解釋了一下所謂氣密與buqiang的關系,只不過她今天所來并不是為了這個的。
這片大陸,他們的敵人是魔族,魔族的身體素質比人類要好一些,雖然火槍一樣可以對他們殺傷,但若是真有強悍的種族突擊到了戰列線前,愛麗絲需要一種簡單的比火槍更強力的扼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