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良在朝堂上聲淚俱下地說道。
他的這番言論得到了一些被他收買的大臣的附和,朝堂上一時議論紛紛。段興遠看著趙元良等人的表演,心中怒火中燒,但他強壓怒火,冷靜地說道:“丞相之言差矣!南詔土地,寸土不讓!若割地求和,我南詔顏面何存?百姓又將如何看待朕?朕意已決,定要與驃國、吐蕃一戰,保我南詔疆土,護我南詔子民!”
趙元良見段興遠態度堅決,心中暗罵,但表面上卻裝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說道:“陛下英明神武,臣等自是不及。但戰事兇險,還望陛下做好萬全準備,以免有失。”
段興遠深知趙元良等人不懷好意,于是他開始暗中布局,加強對朝堂的掌控。他提拔了一批忠誠于自己的年輕官員,將他們安插到重要崗位,以制衡趙元良等人的勢力。同時,他還加強了王宮的守衛,防止趙元良等人發動政變。
面對驃國與吐蕃的聯合威脅,段興遠意識到,僅靠南詔自身的力量,難以抵御強敵。他苦思冥想,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
——
聯姻。
在西南諸國中,大理國雖然國力不及南詔,但也擁有一定的實力,且與南詔一直保持著相對友好的關系。段興遠決定與大理國聯姻,借助大理國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敵。
段興遠派遣使者前往大理國,向大理國國王表明了聯姻的意愿。大理國國王經過一番考慮,認為與南詔聯姻對大理國也有諸多好處,于是欣然應允。
(請)
南疆南詔國(二)
段興遠決定將自己最疼愛的妹妹段清婉嫁給大理國太子。段清婉自幼聰明伶俐,美麗動人,深得段興遠的喜愛。當段興遠將聯姻之事告訴她時,段清婉雖然心中有些不舍離開南詔,但她深知此事關乎南詔的安危,于是含淚答應了下來。
婚禮籌備得十分隆重,南詔和大理兩國都派出了龐大的迎親隊伍。婚禮當天,南詔王宮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段清婉身著華麗的婚服,在眾人的簇擁下,踏上了前往大理國的花轎。段興遠看著妹妹離去的背影,心中滿是不舍,但他知道,這是為了南詔的未來。
聯姻之后,南詔與大理國的關系更加緊密。大理國國王答應在南詔與驃國、吐蕃的戰爭中,出兵相助。有了大理國的支持,段興遠心中稍感寬慰,他開始更加積極地籌備戰事。
南詔國內,一片緊張的備戰氣氛。段興遠下令全國上下,征調糧草,招募士兵,擴充軍隊。各地的工匠們日夜趕工,打造兵器鎧甲;農民們加緊耕種,為軍隊提供糧草;青壯男子紛紛響應號召,加入軍隊,保家衛國。
大將軍楊崇義也在邊境積極備戰。他重新調整了軍隊部署,加固了防御工事,同時派出大量的斥候,密切監視著驃國和吐蕃軍隊的動向。
就在南詔緊張備戰之際,驃國與吐蕃的聯軍也已經集結完畢。這支聯軍由驃國國王親自率領,吐蕃則派出了一位大將,率領五萬精銳騎兵參戰。聯軍共計二十余萬人,浩浩蕩蕩地向南詔邊境殺來。
段興遠得知聯軍的動向后,決定御駕親征。他深知此次戰役的重要性,只有親自率軍,才能鼓舞士氣,穩定軍心。
出征前,段興遠在王宮舉行了盛大的誓師大會。他身著鎧甲,手持寶劍,站在高高的點將臺上,向全軍將士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將士們!驃國與吐蕃,欺我南詔,妄圖吞并我疆土,奴役我子民!此仇不報,誓不罷休!今日,朕將與你們一同出征,保我南詔,護我子民!凡斬殺敵軍者,重重有賞;臨陣脫逃者,斬無赦!”
臺下的將士們群情激昂,齊聲高呼:“保家衛國,萬死不辭!”
誓師大會結束后,段興遠率領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奔赴邊境。一路上,軍旗飄揚,戰馬嘶鳴,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簞食壺漿,夾道歡迎。
南詔軍隊與驃國、吐蕃聯軍在瀾滄江畔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決戰。戰場上,喊殺聲震天,硝煙彌漫。雙方軍隊你來我往,展開了殊死搏斗。
驃國軍隊以步兵為主,擅長使用長矛和盾牌;吐蕃軍隊則以騎兵見長,他們的騎兵速度快,沖擊力強。南詔軍隊則結合了雙方的優勢,既有精銳的步兵,又有強大的騎兵。
戰斗一開始,吐蕃騎兵便向南詔軍隊發起了猛烈的沖擊。他們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席卷而來,所到之處,南詔軍隊的防線瞬間被沖垮。段興遠見狀,立即下令南詔騎兵出擊,迎擊吐蕃騎兵。
南詔騎兵在大將軍楊崇義的率領下,奮勇向前,與吐蕃騎兵展開了激烈的拼殺。戰場上,馬蹄聲、兵器碰撞聲、喊叫聲交織在一起,令人膽戰心驚。雙方騎兵你來我往,互有死傷,一時間難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