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紙媒這些年壟斷慣了,對外來文化入侵……
呵!尤其是來自日本的強勢新事物,有種根深蒂固的恐懼和排斥。
小林天望不過是個靶子罷了。
所謂的‘黑料’‘泡沫’,大多站不住腳。
這種行為……真的是有失體面,更顯得港島的報業們心虛了。”
他語氣中帶著知識分子特有的冷靜和洞察,對這場輿論風暴的本質看得分明,內心對本土勢力的狹隘頗感失望。
……
新華社駐港分社大樓,自有一份莊嚴肅穆。
社長辦公室內,煙霧繚繞。
梁威霖正靠在高背椅上,對著攤開在面前的一大摞報紙清樣,嘴角掛著一絲自得的笑容。
這些清樣來自《大公報》、《文匯報》、《新晚報》等幾大左派報紙。
敲門聲響起,輿論觀察室的負責人劉干事拿著一份文件進來,小心地放在桌上。“社長,擬發稿件的清樣都匯總好了。您再看看?”
劉干事聲音不高,帶著例行公事的刻板。
“按您的指示,《大公報》側重批駁《龍jup》內容的‘資產階級腐朽文化影響和脫離本地現實’;
《文匯報》深入挖掘其經營模式的‘日本財團背景和潛在社會風險’;
《新晚報》則分析了其‘對青少年亞文化發展的不良誘導’。
我們著重把握尺度,不像港島那些右派報紙那樣直接捏造下三爛的謠,是從理論高度和文化安全角度,對其進行深刻的批評剖析。
尤其點名小林天望本人,強調其作為外來資本代表的投機性。”
“嗯,很好。”
梁威霖滿意地點點頭,拿起一份《文匯報》的清樣掃了一眼,
“力度正好。小林這個人……他和我們關系不錯,我們心里清楚。
但這種時候,萬不能讓人看出端倪。
整個港島報業都在罵他,都在排擠《龍jup》,我們左派報紙自然要站在港島輿論一邊,同進同退,同仇敵愾!
批評他,就是我們的統一戰線表現。
如果我們反而為他說好話,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反倒暴露了我們和他存在私下交往。
這分寸,你們把握得不錯。”
他自認為深諳此道,覺得在表面上的輿論風口中,和小林天望劃清界限是明智之舉。
內心也為自己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感到一絲得意。
只要表面上跟著大家一起罵,誰又能想到私底下他和廖公還與小林天望交往過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