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翠屏庵
兩下里商議下來的結(jié)果,是由年輕好事的六員外諸葛峴自告奮勇帶著四名莊丁,陪同魏先生一眾人連夜去尼庵。
諸葛伯均身體孱弱,不宜夜行,眾人皆勸他不用親自前去,他便支派府上的一位管家娘子同行,這位湘媽媽五十上下,舉止很得體,說話極爽利,人也頗康健,魏先生覺得有一位年長婦人在場,對于他們一行人順利去尼庵見到張大姑娘有幫助,便欣然同意她加入隊(duì)伍。
一干人盤桓在翠屏山道上時(shí),夜幕完全垂了下來,周遭一片青黑。
兩名莊丁各持了一盞油燈打前陣,腳下依稀還辨認(rèn)得出道來,湘媽媽手里提了一盞小巧的琉璃宮燈,也不知用的什么照明,倒比那兩盞油燈亮許多,魏先生知是他諸葛家秘而不宣的法門,也不多問。
王才抖擻了一下精神,雙手交叉托住肘子,道:“山里的夜晚還是挺冷的,我還是頭一遭夜里爬山路,怪有趣的。”
王恒道:“可不是,又緊張又興奮的感覺,覺得謎面快要解開了。”
諸葛峴笑道:“小才哥,你再走動一會子,身體活動開了,就不冷了。倒是你們得留神腳下,雖說山路上石階鑿得還不錯(cuò),你們城里人卻不比咱們鄉(xiāng)下人走的夜路多,得悠著點(diǎn)。”
王才知他是好意,果然落腳都仔細(xì)一些。
方才翻過了個(gè)陡坡,諸葛峴叫道:“大家仔細(xì)了,前方有個(gè)大水潭。”
七八塊三尺見方的青石,橫亙在大水潭中,連成一條石板路,跨過這些大石頭,才又是上山的石階。
行到此處,絲毫不見午后一場大雨的痕跡,青石板上干板得很,既無水跡,也無泥污。
依稀看得到潺潺的流水僅僅沒過青石的一半不到,眾人抬腳各自跨了過去。
山路崎嶇,爬山比較累人,尤其是諸葛峴口中的三個(gè)城里人。
新鮮勁一過,王才簡直累壞了。
“這翠屏山,有多高啊?”王才喘著氣,他見諸葛峴他們幾個(gè)神情自若,就連年紀(jì)最大的湘媽媽也是行走如常,便不好開口抱怨。
諸葛峴聞弦歌而知雅意,安慰道:“小才哥,忍一忍便到了,這翠屏庵本就在半山腰,不用爬山頂?shù)摹!?/p>
王才三人均是大喜,王恒的體力和小才差不多,早就直喘粗氣了,因眾人都是來幫他的,故而勉勉強(qiáng)強(qiáng)硬撐著。
便是魏先生稍稍年長身材高大些個(gè),常年只是拿筆桿子,手腳也無甚氣力,這一番爬坡幾乎耗盡力氣。
魏先生聞言精神大振,操著太倉鄉(xiāng)談對兩名弟子道:“豪臊豪臊。”眾人勉力朝前。
略略再前行幾許,點(diǎn)點(diǎn)如豆的燈火在山巖間浮現(xiàn),若有若無的佛香散入一眾人的口鼻。
“就是這里了。”湘媽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