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需要一次切實的聚變反應,方便我們來收集數據!”數天后,吳桐盯著手上經過不斷討論推演,構造成型的數學模型,略帶一絲遺憾感慨道,他們已經幾乎摸到了目前的上限,似乎就差一張窗戶紙,就能捅破目前的束縛。
但是,這層窗戶紙,看似輕薄可透,卻還是需要足夠的力量積蓄,才能真正的捅破那層薄紗。
吳桐介入聚變項目研究,之前國內的收集的海內外聚變項目資料,各種數據,她的權限足夠,在聚變項目立項前的積累上,她都做過足夠的專研學習和研究。
基于這些數據資料的基礎,吳桐甚至在推衍空間內,做過了完善的聚變反應模擬。只是,紙上談書終覺淺,吳桐覺得,她還是需要一次,實實在在,親臨現場的聚變反應參與,收集更精密的數據資料填充。
“好在,我們即將迎來一次真正的聚變觀摩!”陸驍失笑,他們這研發速度,放眼世界,已經足夠迅猛。
吳總這是一貫研發迅速,很多情況下,她在不需過多試錯,就已經憑借強大的理論基礎,推導出了唯象模型,以足夠的理論設計,計算涵蓋,指導研發進程,基于吳總的天賦,這個速度,是相當的迅速,她或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速度,才會覺得,目前的研究進度,仍然讓她有些憾然。
“就等賀院士通知了!”一次聚變反應的啟動,由來不是小動靜。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去等待時機的成熟,這種情況下,真不是他們著急,就能立即安排執行的。
畢竟,聚變裝置,諾大的工程,每一根導線,每一個部件,但凡有丁點誤差,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產生,畢竟,無論是仿星器裝置,還是涂卡托卡馬克,在點火完成提溫后,里面發生的,都是超過一億的高溫,慎重,是必須要的精確!
饒是賀院士說是西南研究所已經基本做好準備,需要再做細致的實驗前檢修,這個過程,真得著急不得,等真正可以進入托卡馬克裝置點火實驗,已經是一周后的事情了。
“吳總,向您匯報,我們的sst-1,已經做好了全部準備,隨時可以點火!”賀院士匯報過來的消息,對于目前亟需一場聚變反應,用以觀摩切身感受,收集更多鮮活數據填充模型,且附帶對材料進行校驗的吳桐,真不亞于天籟之音,仙音悅耳。
“好的,賀總,辛苦您和西南研究所上下研發人員,我這就準備出發!”吳桐沒有過多廢話,干脆利落的就將出發的指令,下達給這次的額隨行人員,同時溝通褚恒元,對接出行。
在確定萬全準備好后,吳桐帶隊,一行人奔赴西南,與此同時,金烏工程,也在留守的萬院士督管下,各單位緊鑼密鼓的研發設計制備中。
從那次開完首次部署會后,后面的細分會議,更是接連不斷,在萬院士和和賀院士兩位經驗豐富的元老安排下,各個研發任務,由整化零,一項項細分安置下去,交給對應的小團隊進行研發。同步的,整個研發進度,每日都有匯總,提交到金烏工程最頭部的三位總設計師以及總工程師手中。
吳桐雖然沒有完全親臨一線每一個研發小組,但是對于項目的研發進度,卻是了若指掌,以吳桐為核心的絕對攻堅團隊,也已經做好了,哪個小組進度不順,遇到無法突破難關,隨時支援的準備,有效的指點,更是已經在不經意的執行之中。
以及,對于不負責、走入歧途,安排不合理小組,隨時叫停的心理。
當然,能經過安全部門調研、以及科研部門認可,借調過來的項目組成員,基本都是正干且骨干的優良研發人員,特別是,真正對吳桐信服,凝聚力日漸濃厚的基礎中,目前整個封閉研究區的研發氛圍,還是十分的良好、積極,熱火朝天。
褚恒元早就做好了吳桐一行隨時出行的前置準備,在吳桐對接過來后,只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做好了一切出行安排,并且,前來護送接機,做好足夠保護安排的車輛,已經在研究所的樓下停駐,吳桐一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