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南擺擺手,把任務點透分明,不想讓幼徒再給自己增加負擔。前前后后,從開年到現在,吳桐這都做出來了多少個項目了!
三月前的pl-15空空導彈一系列突破性技術,輻射的技術板塊現在導彈這個領域都還在受益吃紅利改進中,三月的哥德巴赫猜想證明,震驚海內外。
四五月的超凈化項目和資再生循環項目,六月的超級路基材料組合,七月如今才拉開序幕沒多久,又是碳纖維復合超級材料的突破。
馬上就是吳桐十八歲成年生日,該讓吳桐好好休息休息,再好用的人才,也不能這樣連軸轉,一年干了人家十年的研發。
“先安排上報,具體讓上面組織安排!”從上而下的事情,比他們自行聯絡要容易得多。
再次接到吳桐的成果上報,褚恒元覺得,他這次又出息了些,畢竟漲了那么回見識,現在他多少也能學點兒鎮定自若。
只是,面上再怎么鎮定,心里的激動,卻是半份沒有減少,甚至更加洶涌澎湃。作為科研部的負責人,他很清楚,那些參數代表的是什么意義,中華航空航天領域將要再度重大突破。中華力量,將要再度增強。
工藝有了,理論有了,研發成果有了,就差了生產設備是吧,這不是問題,他立馬上報,聚集國、內設備研發領域的大牛們,集思廣益,務必最快落成生產線的建造。
“按著你的計劃,即刻安排!”老人沒有任何猶豫,拍板定案道。
絕密會議在科研部秘密召開,收到會議通知的諸位機械設備方面的大佬,有莫名其妙的,也有心有猜測的。當議題出現在眾人眼中的時候,愕然卻是相同掛在所有人臉上。
“百千噸級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線設備研發?”他們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需要用得上這樣的生產線嗎?之前不是一直都是走進口方面?國家現在是準備自行研發了?
就是自行研發,這會兒就開始研究設備,還是這么緊急召開會議?
莫不是,這方面有突破了?有大膽的不由猜測起來。若是這樣,那是好事呀!國家能夠有這方面的自主研發技術,誰也不想仰人鼻息!
能坐在這里的大牛,都是絕對可靠,忠于國家的,也都不是笨人,反應慢的,晚一步也意識到了這個可能,不由都眼含驚喜看向會議主導人褚恒元,若是他們能夠全面開花,萬事都能自主研發,多痛快!
“是,我們有個重大好消息,我們成功自主研發領先國際水平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現在制備工藝齊全,只差設備的東風,需要在座各位,集思廣益,攻克這個關隘,讓咱們徹底實現,碳纖維復合材料自給自足!”
褚恒元沒有賣關子,確認的公布喜訊,并宣導本次會議主題。
“自主研發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我們是否可以嘗試引進成熟生產線?”也有大牛給出
最終能不能實現自給自足,還是要看國內自己的努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中華自古以來,都明白這個道理。
方向定下,一眾大佬也不是狹隘的人,開始積極提供起意見來。在座都不是吃素的,可以說是國內這個領域最頂尖的那一撮。
很快,會議進展順利,集中了幾大攻克難關,由這幾個領域最為擅長的大牛擔任起攻關帶頭人的任務。
“請大家全力攻關,務必在近期內,實現咱們國有碳纖維材料生產線搭建的重任,一切拜托給大家了!”會議最終結束前,褚恒元深深鞠躬道謝,“有任何問題,請及時和我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