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子所料不差!陛下為湊這“精兵”,著實煞費苦心——皇宮里找這等老邁羸弱之卒本就不易,聽說足足尋了三日才湊齊!
其意不言自明,就是要攪黃陳公子的事!只要陳公子帶著人走,暴露了金礦所在,陛下的目的便算達成。此番謀劃,陛下怕是志在必得,鐵了心要翻盤,狠坑陳公子一回!
……
皇宮,御書房。
房玄齡一回長安便直奔皇宮復命。李世民見了他,立時放下奏折,目光灼灼:“如何?那小子應下了?”
房玄齡點頭:“陛下放心,陳迎新收下了人,也未深究其來歷。臣已叮囑內應,待其動身,消息立至。”
李世民龍顏大悅:“辦得好!朕心甚慰!此番謀劃周全,看那小子還能翻出什么浪花來!他坑了朕這許多回,總算讓朕逮著機會,定要叫他連本帶利吐出來!”
房玄齡卻面有苦色:“陛下,陳迎新說那金礦便是挖上幾十年也挖不盡。恕臣直言,分他些亦無妨。若無他,我等本也難知此礦。他為大唐立下諸多功勞,何必……非要與他為難?況且他對周邊諸國了如指掌,若我等暗中掘礦被他察覺,如何應對?若惹惱了他……恐非大唐之福啊!”
房玄齡深覺陛下此計不智。陳迎新此人,翻手間便能使西突厥這等大國覆滅,手段莫測,實不宜輕易得罪。陛下此舉,無異于自尋煩惱。若只是坑些錢財倒也罷了,就怕招致更甚之禍。他簡直不敢深想。
李世民卻不以為然,笑道:“愛卿將那小子看得太過神異了!他又非真神仙!我等行事機密,他遠在倭國,如何知曉?朕就不信他能一輩子守在那兒!”
房玄齡苦勸道:“陛下,以陳迎新心性,豈會輕易放過那座金山?他此番不成,必會重整旗鼓再去倭國。屆時若露了馬腳,如何收場?”
此言一出,李世民笑容一滯,眉頭緊鎖。他方才只顧高興,竟忘了此節!依陳迎新性子,斷無放棄之理!那可是一座挖不完的金山!若被他發覺金礦已被朝廷開采,豈不生疑?
一時想不出良策,李世民看向房玄齡:“愛卿可有妙法?”不等回答,又斬釘截鐵道:“無論如何,這天賜良機,朕斷不能錯過!此番定要贏他一局!”
房玄齡只得將勸諫之言咽下,無奈道:“那……唯有從那五百人中,擇一‘替罪羊’了。便說此人貪圖賞賜,私自將金礦之事密報朝廷。只是……此乃下策,陳迎新必不會輕饒此人。此事還需拖得久些,時日一長,他尋不到線人,或可作罷。”
李世民聞言又喜笑顏開,連聲贊道:“妙!甚妙!就這么辦!開采時務必謹慎,再遣人于海邊駐守,一見那小子船來,即刻撤離!”
房玄齡只得應道:“陛下圣明,如此可保萬全。”心中卻叫苦不迭。在他眼中,陳迎新幾近無所不能。若非皇命難違,他絕不愿開罪這尊煞神!如今既已上船,只得硬著頭皮走到底,只盼陳迎新莫要察覺。否則,那位的怒火,他實在消受不起!
計議已定,李世民喜不自勝,甚至留房玄齡一同用膳。如今狼圖騰之計已行,百萬大軍枕戈待旦,只待功成,便是彪炳史冊的偉業!再加上即將坑陳迎新一把,還是連本帶利地坑,李世民只覺從未如此暢快!離了御書房,他信口哼起小曲,腳步輕快地踱向了立政殿。
因邊關戰事,他已在御書房操勞近月,起居皆在此處,許久未踏足立政殿。
剛踏入殿門,李世民便興沖沖走向長孫皇后,眉飛色舞道:
“觀音婢,此番朕可算狠狠算計了那滑頭小子一回!”
“陛下,何事如此開懷?”長孫皇后好奇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