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亦搖頭:
“那小子說,要將黃河沿岸堤壩盡數推倒重建。還道,經他手所筑之壩,數百年亦不會坍塌。”
房玄齡驚得瞠目結舌:
“這……這得耗費多少銀錢!若盡數推倒重建,又需征調多少民夫!恐怕傾盡國庫也難支撐啊!”
李世民長嘆一聲,無奈道:
“筑壩之事尚可從長計議。朕此刻憂心的是兩年后的水患。若真應驗,便是加賦增稅,也須搶在水患之前,將這堤壩筑成!”
杜如晦沉吟片刻,道:“陛下,這推演占卜之事,偶有應驗,然多半不會成真。即便陳迎新預言兩年后有大水,我等也需審慎行事,三思而后行。國庫雖新進一筆款項,陛下不是原擬用于修建水車么?若挪去修堤,兩年后并無水患,灌溉農田之事便要耽擱。這般損失,非同小可!臣懇請陛下務必慎之又慎!”
李世民深以為然。杜如晦所言確在情理之中。陳迎新雖常語出驚人,令人震撼,然其論斷多基于確鑿事實,足見其見多識廣,才智過人。可這未來未定之事,誰又能說得準?陳迎新再是聰慧,豈能真斷未來?
李世民思量一番,問道:“克明,你有何良策?”
“陛下,”杜如晦回道,“臣聞太史局有李淳風者,精研易學,朝中不少同僚皆信其能。其易術精妙,連臣亦深為嘆服。陛下何不聽聽他的見解?”
李世民頷首道:“克明所言,可是那位曾對《戊寅元歷》提出十八條精要的道家傳人?”
“正是此人。”杜如晦答道。
“速召他入宮!朕也聽聞此人對易學頗有心得。二位意下如何?”李世民看向房玄齡與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道:“臣無異議。”房玄齡亦搖頭表示贊同。
“著李淳風即刻來御書房見駕!”李世民沉聲下令。
百騎司統領杜塵領旨,心中卻疑云叢生。李淳風?此人是誰?他竟從未聽聞!杜塵職司監察百官,然李淳風不過是個末流小官,位居文官最末等。杜塵平日所察,至少也是三品大員,這等微末小吏,根本不在其視線之內。但見陛下神色凝重,顯是事關重大,杜塵不敢多問,匆匆領命出殿,派人火速在長安城中尋訪李淳風。
李淳風此人,雖官職卑微,卻在民間學識圈中頗負盛名。身為道家子弟,他精通天文歷法、算學以及各類占卜推演之術。后世聞名的那渾天地動儀,便出自他手。其最負盛名的推演之作《推背圖》,更是神乎其神。只是此刻的他尚未嶄露頭角,不過是在太史局當差的一個小吏罷了。
杜塵費了好些時辰,才打聽到李淳風住在長安城東市郊外一處破落宅院里。
當他被從睡夢中驚醒,糊里糊涂塞進駛往皇宮的馬車時,才驚覺事由,頓時嚇得魂不附體。
武德年間他便入了天策府,可這么多年過去,始終未得重用,面見天顏的次數屈指可數。
驟聞陛下深夜召見,李淳風心中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