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議和自然是上策,遷都又如何說?”
“此事大王還不知道。”余太尉說,“若長明真兵臨廣野,那么,我將率兵死戰,大王則要托付于諸公了。”
“遷去哪里?”
“豐州。”
孟瑯愣住了:豐州是他母親徐靈郡主的封地。
御史大夫急切地說:“豐州是最好的。南邊離長明太近,北邊二王曾叛亂過,豐州靠東,位置正合適,又因徐靈郡主的緣故沒征過兵征過稅,比起其他地方富饒得多,那邊還有徐靈郡主的行宮,大王去了馬上就能住。”
岳度時點頭道:“豐州背山面水,的確可做退守之地。”
孟瑯不知所言。他現在很混亂。他不知道余太尉和御史大夫真正要找岳度時談的是這些事。突然間,死戰成了下計,而且得到了三公的一致同意。這讓孟瑯感到十分慌亂,還有不可明說的沮喪。
岳丞相、余太尉和御史大夫繼續商量著,誰也沒有問他的意見。孟瑯感到一絲憤怒,他直挺挺地跪著,憤懣而憋屈。是他提出死戰的。他跪在那,低著沉甸甸的腦袋,委屈,灰心,沮喪,恥辱,但他不敢提出異議——難道他現在還能跳出來反對什么嗎?這是三公決定的事!
而且,他隱隱地也不愿提出異議,因為他心里也悲哀地意識到,沒準此時議和對徐風來說是最好的選擇。這并不是說他們在揖海關的戰斗就沒有了意義,只是,徐風真的要打不下去了。
當一個國家開始用老人和婦女修建戰壕,戰爭還如何繼續呢?
孟瑯忽然想起了岳度時說過的話:當犧牲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有意義。此刻,他感到了濃濃的悲哀和無力。他忍不住想:如果當時議和,現在會怎樣?
他不知道。他當時真不甘心議和
那么,現在呢?
孟瑯不知道。
三公最終商定,將依照形勢從速議和,如不成,則遷都豐州,死戰到底。告辭時,岳度時請孟瑯留了下來。他仍低著頭,他就這樣被迫接受了這一切。
“你現在知道余太尉他們為什么要帶上你來見我了嗎?”岳度時給他倒了杯茶,望著他說,“他們怕你繼續主戰,可你剛剛一句話也沒說,看來他們白擔心了。”
“”孟瑯沉默著,半晌,他咬牙道,“我還是不甘心。”
“誰能甘心?”岳度時搖搖頭,“興許再打下去,長明也會出什么亂子——你是不是這樣想?但是,普通百姓會這樣想嗎?他們連明天都快活不下去了,又怎么還有力氣繼續堅持?你看到城外那條戰壕了嗎?那里面的人沒有一個希望戰爭繼續,要是廣野破了,他們興許還會覺得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