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齊家才能治國,男人不是說能主外就行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當年尹家娶全三門兒媳婦的時候,尹山長是重臣但還不是首輔。家里有了新成員,肯定需要一個磨合期,端看大家是否真心實意一起好好過日子。
汾陽侯府的掌上明珠娶進門,尹老太太是很開心的,這兒媳婦是當年京城最搶手的,沒有之一。一時之間尹家兒郎身價百倍。
面子上是好看了,可問題也有了,身份高貴的兒媳婦,還是跟自己書香之家完全不同的將門之女。別家兒媳一早起來伺候翁姑,她一早起來練武,梳洗好了再給她請安。出入不需車轎,縱馬長安,恣意揮灑。得意過后,別扭隨之而來。
尹山長忙于國事,對家里的事真的不怎么管,長子的婚事還是謝家老太夫人主動保的媒,尹山長是全然的信任,甚至覺得娶個英姿颯爽的兒媳婦,對自己這文縐縐的家風也不無好處,說不定以后孫子還可以文武雙全。至于其他孩子的婚事,老妻一手包辦,他也沒覺得哪里不好,有些事情,要經過歲月的磨礪,才會給人刻骨的感悟。
作為丈夫前程看好的官家夫人,自身也是大家族出身,圍著討好的人多,幫著出主意的更多。還有江南的大堆親戚,各種的主意層出不窮良莠不齊,尤其是在自家姐妹掏心掏肺的勸說之下,余下的兩個兒媳全出自江南書香門第,務必要讓家里的天平往文人傾斜。
兩年之間三個兒媳婦相繼進門,家長里短磕磕碰碰少不了,幸好很快的尹山長要入閣,尹序按御宸朝的規矩外放出京,夫妻倆自由自在在各地任職,恩愛和睦,嘩啦啦生了五男二女七個孩子,讓別人羨慕不已,也斷了尹老太太往他們夫妻之間伸手的可能。直到尹首輔告老,尹序就任兩江總督,一家人才又住到一起,而尹家內宅的大權,尹山長大手一揮,“老大媳婦該盡盡責了,以后這家交給你,讓你母親享享兒媳婦的福,別再勞心勞力了。”
尹太夫人想說自己還能再當家幾年,但是反駁不了老頭子,這事合情合理呀。尹二夫人尹三夫人無比懊惱,怎么這皇上這么沒原則,讓大伯回鄉任職呢?全亂套了。百般討好婆婆十來年,白費力了。
如今長房的人全部要離開尹家大宅,是不是代表,二房三房的機會來了?
誰的機會,尹大夫人不會去做這個主,尹老太太說了估計也不算,但她可以提議。
“老爺,這大兒媳跟老大進京,這個家我看就交給老二跟老三家的來打理吧?!边@樣是最公平最合理的處置了。
尹山長好整以暇地喝了會子茶,才丟下重磅炸彈,“趁著咱倆還沒有老糊涂,老大也還沒有回京,明天請族老過來主持分家吧。分家不分居,等咱倆走了,他們再各自置家吧?!?/p>
什么叫晴天霹靂?這就是。連尹大老爺一家都懵了,“父親,是否再議?”尹序開口。
“不必了,住在一起無所謂,各有產業經營,手頭也寬裕些,有什么不懂不會的,趁我們兩副老骨頭還沒有懵懂,能給出出主意?!?/p>
尹山長在尹家一直都是一言堂,這事尹大老爺也只是勸說兩句,反對是不敢的,人都是這樣,年輕的時候未必怕父母,等自己年紀大了,父母老了,就怕了,氣出個好歹怎么辦?
尹家就在一片沉默中和平分了家。以后各房自設廚房,自家住的院子自己管,尹山長老兩口歸大房負責,尹大夫人留了人打理宅子照管老人家,每月去蘇州跟曹馨兒報賬。曹馨兒也不推脫,大刀闊斧一頓調整,把尹家大宅當成外地的商鋪處理,把管家當成了大掌柜尹潤勱對她的看法哭笑不得,可往后幾年證明了,她打理得還挺好。
江南這邊當然不可能風平浪靜,但也算是大局已定,再有什么小風浪,跟老祖宗就沒關系了。謝老爺子便隨尹潤勱一家子先到了蘇州,在那里等待尹序和關定一行人,而此時的京城,也快成為主戰場了。
收到了關云凌逃脫的消息,不僅是永寧侯府,整個勝業坊明松暗緊戒備起來,閏余巷更是一級戰備,謝靈雨等人都煩透了這種敵在暗我在明的戰局,尤其是一群小的一點兒都不安分,大人們只能繃緊了神經陪著。事實上也不能突然改變習慣,此地無銀三百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