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而攀上一座山頭,是此前站在壩樹時能看見的白云中的山,時而又要下到云霧深處,在霧中尋找方向。
世界幽靜極了,風聲草聲都變得無比清晰。
宋游能夠感受到來自身后遠處的目光,是那些在壩樹的隱士與山民們,看見這么一行人如此自然的走進云霧大山深處,自然覺得新奇,換做是誰也要多看兩眼的,至于他們都如何想,實在沒有探究的必要。
還有來自身邊的目光,或遠或近。
有的是山中的飛禽野獸,也有的是山間的妖怪精靈,少有見到人走到這里來,也都覺得很新奇。
道人統統不理會。
萬物皆是過客。
越走越遠。
再度回望之時,壩樹也到了云霧對面去,像是此前站在壩樹看見的遠方的山一樣。
此行走了整整三天。
宋游好幾次找到坡度較緩之處,像是壩樹斷崖絕壁上方的梯田一樣,斜斜的通往云霧深處,雖然沒有路,卻長著許多樹,給人一種小心一些也能從此慢慢走下去的感覺。甚至有兩處地方還比壩樹那片梯田的長度更長一些。只是無一例外,都和壩樹一樣,斜坡長度很有限,走著走著下方便是近乎垂直的斷崖絕壁了,猿猴攀援尚且不能渡,更何況人了。
也好幾次走到難以通行之處。
要么前方坡度過于陡峭,無論是上還是下,都難以通行,馬兒更無法通行,要么所站之地離前方有條溝壑或懸崖,深不見底,無法跨越,要么一座山頭與另一座山頭之間相連的路過于狹窄,最窄之處貓兒過去都艱難,更無法讓馬兒行走。
所幸三花娘娘神通廣大,不僅懂些土行法術,也能召出大妖,幫助道人通行。
實在不行,道人只好召石建橋。
可惜仍未找到木行靈韻。
甚至于道人走了一圈,無論走到哪里,其它四方靈韻的異動都幾乎沒有變化,像是走了一圈下來,既沒有離它更近,也沒有離它更遠。即使是道人感悟最深的水行靈韻也幾乎沒有別的特殊反饋。
每天早晨,道人也都坐在某處山頂,懸崖邊上,面朝云池,既吸收天地靈氣,也感悟此方靈韻,卻都沒有見到真龍的身影。
三天之后,一行人走回壩樹。
這次是從另外一邊回來。
“先生可是從前面的山上繞了一圈回來?”有山中隱士問道。
“正是。”
“先生果真高人也。三日前見先生一行走入山云之中,從容自若,便覺仙氣縹緲,卻也擔心前面沒路,坎坷崎嶇,又有野獸妖鬼,怕先生走不了多遠就遇到困難危險,一直與友人討論先生幾時折回,卻沒料到,再見先生,已從這一邊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