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人嘴唇干得發(fā)白發(fā)裂,又看了眼道人攜帶的水囊,知曉其中其實也沒有兩口水了,不敢討要,也沒了說話的力氣,只朝他拱了拱手,便踉踉蹌蹌的折身離去,走向前方蔭涼。
回頭一望——
道人盤坐不動,行囊就放在身旁,那匹馬也站在他身邊,貓兒則找了個小沙丘,站上去伸長脖子,四處張望。
真是個奇怪的道人。
商人走到陰涼處,剛松一口氣,不禁腿一軟,摔倒在地。
……
茫茫戈壁中確實沒有幾條大路,花巖山便是整個河城地區(qū)來往必經之地。
無數(shù)商旅行人、流民百姓匯聚于此。
沒有人敢在陽光熾熱時趕路,那樣不管你帶再多的水,也走不出幾里地就會倒在烈日和高溫之下,然后被迅速烤成干尸。于是每到接近正午時分人們就得努力尋找庇護所,即使找不到,也得縮在駱駝身旁的陰影下,用布蓋著身體,只有早晨和黃昏才是趕路的最佳時節(jié)。
花巖山的石壁上被鑿出了許多洞窟,也有不少天然的峽谷、裂縫,還搭了一片棚子和木屋,都可以容人遮陽,加上花巖山朝向背西,每過正午自然而然就會在地上投下大片的陰影,長此以往,自然便成了來往人們絕佳的遮陽地。
此時便有無數(shù)人停留于此,不時傳出有氣無力的討論。
有些聽得懂,有些聽不懂。
“這鬼天氣……”
“可知附近哪里還有水?”
“哪里還有水?河城的河都干了,河城都快成空城了,沒看大家伙都在往外面逃嗎?”
“不要人活了啊……”
“你們往哪里走?走得出去嗎?”
“不走也是死啊……”
“這一趟要把命搭上了。”
“唉……”
用最后的力氣交談,是臨近死亡時下意識尋找的慰藉,是對于水源信息的期待,也是生命中最后的嘆息與抱怨。
“老天爺啊,你要是不讓人活,就把我們收走吧,為何要留我們在人間受苦啊?我這輩子沒有做過壞事……”
哀嚎聲,感嘆聲,祈禱聲。
聲聲都飄進道人的耳中。
無論是說話的人,還是沉默的人,也都不禁將目光瞄向前方的道人。
眾人有的躲在洞窟中,有的縮在峽谷陰影下,也有的縮在裂縫中,或是坐在木棚子下,唯有這名道人,獨自坐在陽光中。
戈壁灘里的太陽無比毒辣,能將地面曬得足以煎熟雞蛋,能照得人眼睛都睜不開,強光映照之下,那名盤坐不動的道人是如此顯眼,甚至于身上發(fā)白泛舊的道袍都變得更亮更白了幾分。
那處地方剛好有一片淺坑。
道人不走,貓兒燕子也不肯走,反正被袋投下的陰影足夠她和燕子遮陽了,便一直盯著好似老僧入定的道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