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娘娘聰明聽勸,善于納諫,果真請燕子幫忙,同去山中摘了許多野果,又去閑逛。
但凡叫她師姐,她就分些給人家。
野果剛熟,味道香甜,又很稀奇,哪怕王侯家的子女,也很難不喜歡的。一群練武的小孩兒很快就圍了過去,恭敬拘謹,又有禮貌。
看見人圍得多,聽見滿耳的師姐,三花娘娘就很滿意。
……
七天里,道人在門中受盡禮遇。
可是舒一凡還是沒有回來。
道人也沒有說什么,只是按著原先的計劃,收拾好行囊,向羅管事道別,便帶著小女童離去了。
一路穿過門派,院中的少年孩童們分成幾批練武練劍,看見跟在道人和棗紅馬身邊往外走的小女童,這才知曉,這位并不是門中的師姐,只是跟隨一名道人來門中做客的。然而看著那道人,那棗紅馬,卻怎么看怎么覺得熟悉,像是才在故事中聽說過的神仙。
小女童則依舊轉頭與他們對視。
只是不出意外的話,這里的人,應當這輩子也很難再相見了。
“三花娘娘要對他們道個別嗎?”
“道個別嗎~”
“就學著舒某的樣子,抱拳說一聲告辭,就可以了?!?/p>
“告辭……”
小女童抬手抱拳,聲音清細。
宋游便露出了笑意,腳步卻不停。
出了山門,道人卻并沒有立馬下山,而是站在山門口,仰頭往山上看去。
這座霧山既大又高,如此看去,只能看到濃重的隱約透出天光的云霧,不知上邊還有多高,只聽羅管事說,從山下到這里要半天,從這里到山頂上也得要半天時間,即使練武之人,也要一兩個時辰。
道人稍作思量,便又邁開了腳步。
兩個時辰后。
山中如綢緞一樣流轉的濃霧皆已落在身下,化作滾滾云海,細看甚至能看得見波濤起伏,被風吹得翻涌不止。山上只有簡單的一條小土路和不知哪朝哪代的人修建的一個木頭茅草亭子,沒有臺階與護欄,一片原始。
道人便與小女童一同站在亭子中,低頭看著下方云海。
山上風大,無論道人還是小女童的衣袍頭發,都被山頂的風吹得抖動。
道人柔和的對小女童說:“很多年后,這里多半是個景區。”
“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