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變,口味可不一定。
”房間里安靜了一會兒,只有父親咀嚼杏子的聲音。
陳筱竹終于又開口:“聽說媽前兩天來看你了。
”父親盯著面前的空氣,舉著咬了半顆的杏子,“對。
”“我聽她說給你帶了炒雞,好吃嗎?”父親點了下頭,發出嘆息一般的聲音:“你媽的手藝,能不好吃嗎?”陳筱竹拿紙巾接過陳漠林啃完的杏核,扔到一邊的垃圾桶里,“我現在也會做飯了,你想吃什么跟我說,我給你帶。
”“你?”陳漠林這才轉頭看向他,“算了吧,你沒遺傳到你媽做飯的天賦。
”言罷,兩個人都笑了。
和大多數感情不合、互相糾結折磨的父母一樣,陳筱竹的父母選擇了在她高考之后離婚。
高三那年家里的氛圍幾乎可以用陰霾來形容,她不知道父母在她看不見的地方吵了多少架,但家里的物件經常會不見,大抵是他們吵架時摔壞的。
那時的父親簡直像變了一個人,事業的失敗讓他痛苦憤怒,家里的經濟情況也一落千丈,陳筱竹那時候才真正地明白,原來錢才是一切分離的根源。
高考后的大家都是輕松快樂的,只有她收到了父母離婚的通知,沉甸甸的,壓在她心頭,像一整年里家里的氛圍一樣沉重。
無論多么和睦的家庭,走到分崩離析的那一刻,就像蛛網般碎裂開的鏡子,所有的怨恨和悲哀都清晰地顯現。
“你再想吃的話,改天我帶你回家,咱一塊吃個飯。
”陳筱竹一邊說著,一邊削蘋果。
她低著頭,卻能感受到頭頂父親向她投來的目光。
半晌,她聽到父親的回答:“行,知道了。
別削啦,每回來都找個蘋果一直削。
”陳筱竹笑笑,把蘋果放在桌子上。
--從療養院回到市區的路程要將近一個小時,陳筱竹打開家門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她扶著墻壁換上拖鞋,一轉身看到一個男人站在走廊的盡頭,嚇得差點驚叫出聲。
st0正站在那里沖她招手微笑。
陳筱竹松了一口氣,自嘲地笑笑——她居然忘了家里還有一個仿生人。
仔細想想,她與這個仿生人相遇也不過兩天時間。
真是戲劇性,她家里有一個仿生人,陳筱竹后知后覺地想。
“你在干嘛呢?”她問。
“我剛剛在參觀你的書房。
”st0如實說。
“書房?”陳筱竹走過去,“我書房有什么好看的,你看出什么來了?”她拐進書房。
st0的聲音自她身后傳來:“很整潔,你有輕微的強迫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