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來說,沈院士雖然有更多的實驗資源,更多的消息獲取渠道,也獲取過更多的活體樣本和相關“變異生物”資料,但因為“變異生物”都是變異而來,無法進行培育、養殖觀察,基本上被發現時都是已經經過幾個變異階段了,所以除非是肯合作的人類“變異生物”,否則他很難搞清楚的其他動植物“變異生物”真正的變異歷程,參考樣本有很大局限性。
還有一些文檔中,沈院士就西方一部分私人研究機構認為那限制人類研究“食血生物”的“神秘力量”就是一切變異力量根源的論點,進行了分析。
很顯然他并不贊同這種論點,他認為那“神秘力量”雖然和“食血生物”有緊密聯系,很多的“操作”強大到他們很難理解,仿佛無處不在,掌控一切,但事實上相對于“食血生物”這種存在本身所帶來的顛覆性認知,它并沒有強大到那種程度。
而后沈院士舉了一系列他觀察到的現象來證明他的觀點,認為那“神秘力量”應該是一種“食血生物”的更高級存在形式,不讓人類或任何生命探尋“食血生物”的秘密,是為了阻止人類發現它,消除威脅到它的可能。
其實從早期的文檔來看,沈院士最初的看法和那些人類似,也覺得那“神秘力量”很可能掌控著變異的根本力量,但隨著對“食血生物”的進一步研究,以及自身就是“食血生物”的真實體驗,讓他一點一點地改變了看法,產生了新的觀點。
這一系列的文檔,應該也是沈院士想讓后來者,能夠知道他的整個思考和研究的歷程、路徑,觀點變化的原因。
接下來,向坤又看到了幾個沈院士對自身進行記錄的文檔,從上面附帶的描述和照片看,沈院士的外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他的左手手指變得十分纖細,但很有力量,做精細操作時十分的穩定,食指、拇指、中指中心還能打開一個小口,變成吸盤。
他的右手手肘處甚至分化出了一個有三個手指的附肢,可以幫助他進行一些實驗操作。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變化較小,但提升明顯的變異,很顯然都是為了幫助他更好地進行實驗操作,能夠一個人完成更多的實驗,更復雜的流程。
沈院士也對他的每一個變異特點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分析,當然,他依然認為這些變異和他選擇的血源有直接關系,而他的主觀意愿也起到了一定的調整作用。
沈院士甚至在進行“調和血源”的制作,往里面加入一些之前被證明有出現過“食血生物”的普通植物汁液。
向坤并不同意沈院士的觀點,或者說沈院士的觀點對他并不適用。但沈院士在有限條件下、只能進行單人操作的各種實驗方法和各種視角、思維方式,還是給了他很大啟發。
特別是沈院士經常會在文檔中對他不知道通過什么方式弄來的、西方某些隱秘機構研究人員對“食血生物”的新研究進行分析解讀,能夠讓向坤很清晰地把握沈院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就像在上課一樣,獲益良多。
看過這大量的文檔后,沈院士的形象和認知模型也在向坤的大腦中建立起來。
對向坤來說,哪怕變異到現在,“我不管變成啥樣,反正我就是人類”的認知依然占據主導,是他的最強本能。
而沈院士的自我認知中,最重要的標簽是“中國科研工作者”,對自身生物類型的判定其實并不在意,是人類還是“食血生物”,又或是其他什么存在,并不重要。
通過研究“食血生物”的特性和本質,給國家、人民甚至整個人類帶來什么利益,才是他所追求的。
當“食血生物”的研究出現突破性進展,背后潛藏的秘密和神秘力量能夠被發現和利用時,我們國家在這一領域不會處于弱勢,才是他最關心的。
從網上查到的沈院士的履歷、他經歷過的時代、做過的事情,向坤也能夠理解他這強烈的使命感和科學精神的由來。
看了這么多的文檔,向坤升起了強烈的、想要和沈院士聊一聊的沖動。
但之前愛麗絲在獲得“神行科技”秘密部門的專線網絡控制權,在得到“非常態生物研究中心”的大量信息后,并沒有任何有關沈海崇這個名字,以及這些文檔中提到的實驗計劃、實驗室的存在的信息。
所以向坤有點隱隱的預感,這位沈院士可能已經不在了,否則如果他還在進行相關研究,“神行科技”不可能一點信息都沒有。
再往下,向坤發現了一個關于“良先生”魯勤良的變異情況記錄文檔,這個文檔的記錄風格和最開始他找到的良先生的檔案十分相似,不過上一個文檔因為還有殘缺,沒有看到署名。這一個文檔卻有了署名,正是沈海崇沈院士。
看起來,剛剛變異不久的良先生,就是沈院士找到的第一個“搭檔”了。
但從早期的記錄情況來看,良先生的變異幅度甚至相比起沈院士都是非常非常小的,在變異兩年之后,外型和普通人類依然沒有明顯區別,甚至比現如今向坤的變化都小——好歹他還失去了秀發、身體變得高壯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