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用人工電場證明了蜘蛛的飛航不單是利用氣流,也利用了大地電場。
他們把蜘蛛放在一個隔絕空氣流動、外部電場的密閉容器中,然后在里面施加電場,強度和自然環(huán)境下一致。
然后他們觀測到,在沒有氣流的情況下,蜘蛛依舊飛了起來,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調(diào)整電場強度,來控制蜘蛛的飛行速度。
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實驗,他們發(fā)現(xiàn),蜘蛛的腿毛應該可以感知電場,然后在適當?shù)臅r候,向空中“射”出蛛絲,這時候蛛絲尖部帶大量負電荷,借用環(huán)境電場飛行,御電而行。
不過這有個前提,那就是只有很小的蜘蛛才能做到,畢竟靠蛛絲借力電場所得到的上升力,其實還是相當有限。
而那只變異蜘蛛肯定不在“小蜘蛛”的行列,它的身體組織也并沒有輕量化到一定程度,所以它要飛起來,所需的力遠比一般的小蜘蛛強許多許多倍,不是隨便撅撅屁股射下蛛絲可以帶起的。
所以之前那只變異蜘蛛在被向坤追的時候,并沒有辦法直接騰空而起,需要跑到懸崖邊上,在直接騰空之后,再找辦法借用電場力來幫助它滑翔。
但是當那天晚上,出現(xiàn)了雷雨天氣的時候,變異蜘蛛?yún)s有了更強的動力來源。
地球和電離層之間的電磁回路叫大氣電勢梯度,平時這電場有100v,雷雨天氣的時候則能達到10000v甚至以上。
變異蜘蛛肯定進化出了特殊的結構,能夠在雷雨天氣給自己“充電”,讓自己的身體表面帶上足夠的電荷,然后借力而起,強大的電荷電離了周圍的空氣,才會出現(xiàn)發(fā)光的情況,看起來跟個ufo似的。
而且從它飛行的狀態(tài)來看,它明顯是可以非常精確控制飛行方向和狀態(tài)的。
雖然向坤獲得的變異蜘蛛記憶片段中,也有它御電而行的畫面,但具體它是怎么“充電”,怎么控制飛行,這個能力又是怎么進化而來的,卻暫時不知。
不過向坤知道,想要飛行,最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感知自然界的電場,一個是讓自己“充電”,獲得足夠多的電荷,然后借勢而起。
并且相對于那變異蜘蛛的體重而言,向坤現(xiàn)在100多kg的體重,飛行所需要的力要大得多,所需要帶的電荷自然也要大得多。
首先是感知電場,向坤所看的資料中,蜘蛛是通過它腿上的細小絨毛朝向變化來感知電場的變化,假設變異蜘蛛也是一樣的方式,那向坤要如何模仿呢?
剛想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就卷起了自己的褲腿,觀察了一下自己歪八七扭的腿毛,然后看看自己貼服老實的手毛,雖然都是肢體上的毛,但其實結構和功能完全不一樣啊,蜘蛛的腿毛本身就是它們的感知器官之一,而現(xiàn)在自己的手毛、腿毛,也不像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異、有了改變的樣子,并沒有通過腿毛手毛有任何的感知反饋。
他覺得了解變異蜘蛛飛行的原理很有必要,因為自己體內(nèi)所獲得的某些“能量”,就是那些變異的根源,但要模仿和重塑那些能力,卻未必一定要完全按照它原本的結構來實現(xiàn)。就像同樣是利用內(nèi)燃機來做交通工具,可以做成兩輪的摩托,四輪的汽車,履帶的坦克,也可以做成飛機。
所以在最近一次飲血結束后,向坤便先根據(jù)自己見證那變異蜘蛛飛行的幾次經(jīng)歷、變異蜘蛛相關的飛行記憶片段、從網(wǎng)上所查到的資料、推理出來的實現(xiàn)原理,在腦海中建立了一個“御電飛行”的認知模型。
然后再反過來,將這個認知模型套到自己身上,看看還缺什么,需要做什么細節(jié)上的改進。
就好像自己建立了一個攻略目標,然后提出一個個任務來讓自己攻略一樣。
而當他試圖給自身的具體情況做一個認知模型時,卻眼前一黑,瞬間失去了意識。
這個短暫的昏厥其實很快,只有零點幾秒的時間,所以他正站著的時候,甚至都沒有摔倒而只是略微失去平衡。
但這種感覺卻讓他意識到,要給自己建立一個全面的認知模型,數(shù)據(jù)量應該太大了,僅是有這個念頭,就被大腦保護性地say
no了。
或許當他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地控制自己的變異,甚至找到自己變異的根源了。
所以向坤只能簡單地從那建立的“御電飛行”認知模型入手,根據(jù)所需要的條件,慢慢地來感知自己需要改進的部分。
與此同時,也試圖對天地間的電場進行認知模型的建立。
然后是給自己“充電”這一項,向坤之前就用家里的插座觸了下電,試驗了一下自己對“電”的感覺,然后很確定,自己如果直接觸電的話,一樣會嗝屁,并不會直接“充電”。(※sb行為勿模仿)
所以他依然也是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全新認知模式上,試圖建立一個給自己“充電”的認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