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六月份的安丘縣,日頭正曬,縣里卻出現不少人,不少人都穿著青衿,看著有些不同。
他們正是從鄉下鎮里趕來的夫子,準備去縣學考試。
這些人里,最年輕的也有三四十歲,以前多是在村里教教孩子們,又或者當個賬房。
其他時候,識字并無他用。
現在縣學招夫子,他們立刻過來報名。
放在以前還會說一句,縣學肯定只招自己人,根本不會要他們這些沒關系沒門路的秀才們。
但現在不用說就知道,有紀縣令坐鎮,肯定要真才實學的。
到了縣里之后,更加肯定。
因為這次招生直接分科目,主要招四書夫子,分四門考試,一個夫子最多報考兩門。
所以只要專精一門,就有機會去縣學教書。
看這樣子,明顯要整頓縣學的。
夫子們有夫子的考試。
學生們還有學生們的考試。
整個安丘縣識字的人都被調動起來,各有各的事情做。
對普通百姓來說,一個是在思索,要不要送自家孩子讀書,今年考不上還有明年。
另一個是,要不要去學養蜂。
前者或許還有顧慮,但對于后者,基本上不多思考,只要家里有人能空出來,一定會送個出來。
學養蜂,家里還能多個收入,多好啊。
還是那句話,就算不能賣錢,也能當家里的儲備糧。
這樣的氣氛,讓軍營過來的幾個人十分不適應。
每年夏收過后,都是邊關各縣最慘淡的時候。
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大半都要當作田稅,哪家不是看著為數不多的余糧愁云慘淡。
往年的安丘縣也不例外。
但今年,竟然如此不同。
“難不成,安丘縣真的來了個好官?”
“去年冬日扶濟,只當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今看來,竟然是真厲害的。”
不僅厲害,還為百姓考慮。
不過想到他們要做的事,還是裝作強硬,一會好談條件。
但出乎他們意料是,聽到他們說明來意,門房處立刻道:“那來衙門干什么,去縣學啊,具體要求都在縣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