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一愣,問道:“連我們楚國的使者也不見嗎?”
陳軫點點頭。
熊槐心突然冒出一個疙瘩,公叔和公仲侈相爭,基本上都是勝少負多,彼此可能都已經習慣這種狀態了,但是已經輸習慣的公叔一怒之下閉門不出,連楚國使者都不見,那就有問題。
“韓國的兵力動態現在有消息嗎?”
陳軫搖頭道:“大王,韓國的消息是使者那里直接傳回,速度要快很多,韓國的兵力動靜,可能還要等兩天,大王可以向工尹昭雎詢問。”
熊槐點了點頭,在如今的時代,消息的傳遞就是如此,快不起來。
“寡人明白,現在天下諸國,全都被戰爭的陰云所籠罩,但是趙魏齊已經相互牽制,如今只剩下我們楚國和秦韓兩國沒有出兵,雖然秦韓兩國已經決定出兵,但是也不可不防。”
“傳寡人之命,要求軍方派出探子,打探秦國和韓國的動靜。”
陳軫應承。
數天后,楚國朝議大殿中。
昭雎向楚王道:“大王,據韓國的探子回報,數日前韓國宣布伐齊后,開始頻繁調兵,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其一是宜陽,其二是陽翟。”
“其中宜陽的兵力是最多的,宜陽本來就是韓國防備秦國的重地,常備數萬精兵,這幾天陸續集結兵力后,估計將會達到十萬之眾。”
“而陽翟一地,從目前來看,韓國打算是以防守為主,并沒有大規模召集軍隊,只是召集了附近地方的兵力。”
“從目前來看,宜陽之地的軍隊,就是韓國攻打齊國的主力,但是宜陽要地,韓國對秦國并不放心,肯定會留下一部分防備秦國。所以根據微臣的預測,韓國宜陽此次出兵的兵力大概在八萬左右。而陽翟的韓軍,進取不足,防守有余,可能只是為了防止我們楚國偷襲韓國兒準備的。”
熊槐頷首,而后問道:“那么秦國呢?”
昭雎道:“大王,秦國方面,秦國名將樗里疾已經到達函谷關,秦國的主要兵力也大都集結在函谷關,根據探子回報,目前函谷關的秦軍,估計已經達到二十萬之眾,而且秦國各地的軍隊,還在陸續前往函谷關。”
“秦國全國之力,正常能征召的軍隊大概六十萬左右。但是,這些軍隊分散在巴蜀南鄭關中三地,其中關中人口眾多,能征召的軍隊也最多,大約四十萬至五十萬左右。但是關中需要在河水一線防備趙魏韓三國,在西面防御義渠,在東南面防御我們楚國,哪怕是合縱伐齊,秦國也會留下軍隊布防。”
“所以,微臣預測,秦國最終在函谷關集結的軍隊大概三十萬左右,如果加上韓國的八萬精兵,那就有四十萬秦韓聯軍。這些軍隊如果用來伐齊,那么加上趙魏兩國數十萬軍隊,就可以號稱百萬大軍,伐齊一戰足夠了。”
熊槐聽到樗里疾和秦軍主力都在函谷關,才松了一口氣,問道:“那么武關和于中的秦軍呢?”
昭雎答道:“大王,之前和我們楚國大戰的秦軍,已經到達函谷關,于中地區的秦軍已經全部撤離,而武關目前只有兩萬精銳秦軍留守。”
熊槐興致勃勃感慨道:“看來秦國是真的打算伐齊了。”
昭雎點頭道:“大王,目前來看確是如此。”
屈原出列向昭雎問道:“敢問工尹,秦國能夠征召軍隊有六十萬,目前我們楚國已經知道的是三十萬,那么巴蜀南鄭以及秦國西面的軍隊呢。”
昭雎搖頭道:“目前還沒有消息傳來,南鄭和巴蜀道路崎嶇,我們楚國要想獲得這兩個地方的情報,實在太過困難,再加上秦楚交難后,秦國一直守備森嚴,目前這兩地的消息嚴重滯后。”
“至于秦國西線,因為要穿過整個秦國,所以哪里的消息傳回,還需要幾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