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攻打趙國,目前可行的路線就是渡過河水,經藺地,攻打趙國西側。”
“而秦國攻打魏國,除了出兵函谷關外,還可以渡河水。一旦秦國被徹底趕回河西,那么秦國就只能兵出函谷關。”
“如此一來,我們楚國要想保住韓國,那就只有一種選擇,出兵救援韓國。可是,若是秦國每年都打一次韓國,那么我們楚國就得每年救援一次韓國,這就是白白損耗我楚國的力量。”
“可是,如果不救韓國,那么韓國就有可能受不了秦國的壓迫,而再次投靠秦國。這樣一來,秦韓連為一體,一旦出兵我楚國,那么楚國將不得不戰。可是即便是打贏秦韓聯軍,這也是兩敗俱傷的事情。”
熊槐眼睛一瞇,道:“賢卿的意思,我們這次出兵不出力,讓趙魏兩國功敗垂成。然后給秦國留下其他其他地方的出兵路線,迫使秦國和趙魏兩國交戰,三國相互消耗。”
昭雎拱手道:“大王正是如此,只要一個國家成功既可,依臣之見,先成功的會是趙國,待趙國成功后,我們楚國就暫緩攻秦,讓魏國拿不下汾陰。”
“而后,只要秦國出兵韓國,我們就大張旗鼓的出兵救援韓國,逼迫秦國退兵,如是再三,韓國知道我們楚國會出兵救援,秦國對韓國不再是威脅,那么韓國必然徹底倒向我楚國。楚韓結為一體,秦國見韓國暫不可圖,目光不是義渠就是魏國。”
“只要韓國同我們楚國結盟,那么秦國就不能大規模出兵攻打我楚國,而且就算三晉結為一體,魏國的出兵方向也不可能是我們楚國,如此我楚國無憂矣。”
熊槐心里有些不舒服。
韓國是一個小國,這次伙同秦國偷襲楚國,造成極大的損失,熊槐本打算要好好的教訓韓國的,可按照昭雎的戰略規劃,那么這次就不能重罰韓國,相反還有交好與韓國。
看來,心中的這股怒火,只能壓下去了。
“好,那么就如此吧,讓秦國在河水東側留下一個渡口,讓秦國和趙魏兩國相爭。”
“大王英明。”昭雎行禮。
陳軫思考許久,進言道:“大王,若是我們楚國的戰略轉向越國,那么除了拉攏韓國以外,還需要拉攏趙燕兩國繼續削弱齊國,而且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天下休戰后,我們楚國再次結盟越國,慫恿越國繼續攻打齊國,只要齊越兩敗俱傷同時被削弱,那么未來我們攻打越國之時,就會事半功倍。”
熊槐想起昭滑信中的內容,道:“也就是說,我們這次將齊國的淮北地區大部分讓給越國。”
淮北地區在接下來的規劃中,本來就是準備放棄的地方,如果讓給越國,讓齊越繼續交戰,自然不無不可。
陳軫肯定道:“大王,正是如此。越國進攻的方向不是齊國就是我們楚國,如果將齊國淮北大部讓給越國,那么越國就有了繼續進攻齊國的基地,可以避免越王在北上無路的情況下,再次想起我們楚國。”
熊槐笑道:“好,那就按這個意思辦,將齊國淮北地區大部讓給越國。”
說完,熊槐在案前來回走了幾圈。
有些疑惑。
不知道現在自己打敗齊國和秦國,楚王的權威是否已經足夠?
現在昭滑建議出兵攻打越國的事情,正是一個契機,一個改變楚國的契機。
而后熊槐遲疑的看著昭雎和陳軫,問道:“兩位賢卿,寡人有一個疑問,請兩位賢卿為寡人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