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滑立即會意,如今楚國與齊國已經絕交,那么他繼續留在魏國替楚國周旋的事,已經沒有多大用處,使命算是正式結束。
信使走后,昭滑打開木盒,從中取出一塊帛書。
在還沒有紙張的春秋戰國,書寫載體用的最多的是竹簡,但是最方便的確是帛書。可是因為價格昂貴以及重復使用率太低的緣故,帛書一般很少使用。
昭滑將信中的內容看完,從中得到三個信息。
其一,大將軍屈匄領兵入巴,送巴王之弟回國,極有可能會為楚國獲取巴國。
其二,讓他出使越國,將越國拖下水,讓越國鬧出一點動靜,方便楚國軍隊行事。
其三,進入越國考察,看看越王是否真的不可救藥,如果越國沒救了,摸清越國的情況,為楚國解除后患。
昭滑看完信后,在房間里沉思許久,思考如何快捷方便的完成任務。
按照昭陽的要求,這次主要目的是為了動員越國出力抗齊,關于這一點并不難。
昔日越國滅亡吳國后,雄踞東南,出兵中原。
不幸的是,越國北方是強大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楚國,越國只要一有動靜,不是損害了齊國的利益,就是損害了楚國的利益,因此越國和齊楚的關系都不是很好,三方時有摩擦,齷齪不斷。
如今齊國這么滅亡燕國,越國也想插足進來。
只是因為幾年前楚王大力修筑廣陵城的緣故,將連通長江淮河的運河邗溝卡住,越國的軍隊再也不能通過水路,快速從長江,經邗溝,進入淮河,北上的道路,已經異常難行。
因此越國只能在南方干瞪眼,看著中原風起云涌,卻只能對廣陵城望而生嘆。
所以越國鬧出點動靜一點都不難,難得只是如何控制越國動靜的大小,以及越國出兵的方向。
要是越國趁機大舉進攻廣陵城,準備拔掉楚國釘在邗溝北部的釘子,那就得不償失。能不能打下廣陵城先不說,最起碼會牽制住楚國的許多主力。
不久后,昭滑有了初步計劃,向魏宮走去。
此時,魏國上下也已經收到楚國和齊國絕交的消息,魏襄王已經召集群臣,商議魏國接下的行動。
此時魏王和相國田需、大臣公孫衍、張壽、成陵君等大臣也在商議楚國和秦國結交并與齊國絕交的事。
魏襄王有種如釋重負道:“秦楚之戰終于結束了,眾卿,接下來我們魏國應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