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秦國主動與我們楚國結盟,不僅不計較五年前我們楚國率領五國圍攻函谷關的仇恨,而且還不計較去年我們和聯合齊國奪取秦國重鎮曲地、包圍于中的仇恨,反而與我們楚國結盟。”
“大王,齊國欺騙了我們楚國,如今秦國想要進攻齊國,這正是我們楚國的天賜良機,乘機與齊國絕交、跟秦國講和,然后用客卿的話說,就是坐山觀虎斗,坐觀秦國和齊國大戰,無論誰輸誰贏,都是我們楚國的勝利?!?/p>
熊槐一見上官大夫站了出來,先是不喜,然后立即意識到自己是收到后世的影響,主觀上同情屈原,先入為主,帶著情緒看人。
再在內心將屈原評判一番,目光短淺,身在局中。
這樣一想,再看上官大夫,果然順眼不少。
只是等他一說,頓時目瞪口呆,合著按他意思,楚國應該連商於之地都可以不要,直接和秦國結盟得了。
強忍著用竹簡往他頭上砸的沖動,勉強聽他說完,熊槐心里才好受了一點,原來這貨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如果沒有后世秦國一統天下的認識,熊槐差點就點頭同意了。
只是一想到后世的過秦論以及六國論,熊槐心中發涼,六國之所以被滅,就是因為不團結,相互拖后腿的緣故。
要是今天楚國拖齊國的后腿,以后難免齊國要拖楚國的后腿。齊國還好,離秦國最遠,秦國一時半會兒還打不到哪里去,但是楚國就在秦國邊上,這可不得不防。
尤其是聽上官大夫的說法,楚國去年還和秦國打了幾戰,奪取了秦國的曲地,包圍了于中。聽到提示,前任的記憶立即冒了出來,好像還真有這么一回事,戰勝秦國的大將,就是在下面看戲的大將軍屈匄。
屈匄:楚國大將軍
統率88,武力91,謀略62,政治52
曲地和于中不熟,但是漢中熊槐還是很熟的,三國演義看來那么多,漢中可是連接蜀中和關中的重要通道。
巴蜀之富···
等等,按照前任的記憶,現在的巴蜀還沒有都江堰,還是一片不毛之地,根本就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順流而下,直接攻擊楚國的腹地。
而楚國之所以和齊國結盟,就是因為四年前秦國攻占巴蜀后,對著楚國的漢中[注1]流口水,這對漢水長江下游的楚國威脅太大了。
一旦秦國攻占楚國的漢中地,就會對楚國形成勢勝,連都城郢都都在秦國的打擊范圍之內。秦國順流而下攻打楚國,簡直不要太方便,而楚國逆流而上攻打秦國,簡直就是惡夢難度。
對于這一情況前任有著清晰的認識,前任加入合縱攻秦前,曾經說了這么一段話:“我的國家,西邊與秦國相接,秦國有奪取巴蜀,吞并漢中的野心,秦國貪狠暴戾如同虎狼,不可能和它友好。而韓、魏兩國迫于秦國的威脅,又不能和他們深入地謀劃合作,如果和他們深謀,恐怕他們反會投入秦國的懷抱。這樣,計謀還沒有付諸實行,楚國就會大禍臨頭。我自己考慮,單憑楚國來對抗秦國,未必能夠取得勝利;與群臣的謀劃,也沒法依靠,我寢食不安,心神不定,如旗子飄蕩不止,終無所托?!?/p>
所有秦國奪取巴蜀后,楚國驚恐之下,才在剛剛與齊國打了一仗的情況下,舔著臉,低聲下氣的去和齊國結盟,然后調轉槍頭,全力對付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