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yuǎn)大捷?袁崇煥?
聽到郭勛二字,張維賢心中猛的一驚。
身為當(dāng)今勛貴集團(tuán)中的代表人物,他怎么可能沒聽說過郭勛?
原因無他,只因郭勛和他一樣都是勛貴集團(tuán)。
不光如此,兩人的身份等級還大抵相同。
兩人同樣都是國公級別的公爵,并且還都曾擔(dān)任京營提督這一重要職位。
不過有所不同的是。
郭勛乃是嘉靖皇帝時期的人物。
對于這樣的人物,張維賢從小就沒少聽家中長輩說起他的事跡:
郭勛那時是嘉靖皇帝極信賴的大臣之一,也曾有過想改革京營的舉動。
不過剛露出苗頭,就被朝中文官集體攻擊。
迫于壓力之下,嘉靖皇帝只得將其暫時下入詔獄。
被關(guān)入詔獄之后,嘉靖皇帝三令五申不得對其動用任何刑罰,要保證其安全。
結(jié)果郭勛仍在幾個月后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詔獄之中。
郭勛死后,京營大權(quán)被一分而三。
也是在其死后幾個月,爆發(fā)了壬寅宮變。
如今張維賢聽見皇上說起郭勛,心中也是大為感動。
他明白皇上這是在為他的安危著想。
不過在今天早朝說出那些話之前,他其實就早已做好了準(zhǔn)備。
而且他心中有一個大多數(shù)人都會有的想法:換我來辦這件事的話,結(jié)果會不一樣。
在沉默片刻后,張維賢面色鄭重的回答道:“臣當(dāng)然記得郭勛之事!但只要能為陛下分憂,對社稷有利,臣萬死不辭。”
朱由檢擺了擺手,沒在這個問題上多討論什么。
說起郭勛倒不是朱由檢同情或者其他什么的,政治斗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
這個名字是他這段時間在書上看到的。
現(xiàn)在提起他,只是為了讓張維賢明白有些事不是那么容易辦的。
但通過張維賢的反應(yīng)來看,他似乎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yán)重性。
見狀,朱由檢開口問道:“所以你打算怎么改革京營?”
“回稟陛下,臣以為首當(dāng)其沖的便是要查清京營中吃空餉的份額究竟有多少,接著將不符合基本條件老弱病殘全部開除,然后再重新招募士兵操練,一番舉措下來,必能重振京營。”
“從哪里招兵?軍餉又從哪里來?查對京營人數(shù)時,遇到使絆子的,又該如何應(yīng)對?”
“陛下,這”
面對皇上的問題,張維賢一時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