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衛民和沈東林差著輩分,中間隔差不多十歲,不過在工作上卻意外的合拍。
“這是你這幾天的工作量?”沈東林看著手中沈衛民遞過來的一摞材料,如果他沒記錯的話,衛民是縣機械廠運輸隊的工人,也就是前段時間被借調到省機械廠忙活了小倆月,就算接觸行政事務也有限,總不至于這么高效吧?
主要除了這些,其他事情沈衛民也一件沒有拉下。他剛回村,看著東奔西走,其實能做的有限,遠沒有沈衛民對一切了解,尤其他身邊還有沈二哥二嫂幫忙,事半功倍。
沈衛民點頭,“我只是整理出個大概,剩下的還要靠七叔你多細化。”
沈東林點頭:“知道,我會看著辦的。”有沈衛民把握大方向,他之后的工作會簡單順利很多,他剛剛翻了翻沈衛民交給他的這份文件,從廠規、工廠主營、工廠宗旨和性質、員工管理條例,招聘原則等,只有你不知道沒有人沒想到的。能做到這份上,確實是對工廠結構和組成很了解了。
沈衛民他是認真的,只要開始了就會負責。不過這些也不急在這一時,總要等工廠正式掛牌成立后才能公布,這其中給他預留了足夠多的時間仔細閱讀、提出意見。
正想著,沈東林突然想起一件事。“紅榜張貼之后,吳和平來找過我,話里話外的意思是不同意我們這么做,說這樣做不好,聽話音是有些不高興了。”
雖然還沒有正式公布,不過這兩天沈東林一直在忙活工廠相關事情,村里人大都知道他是這項目的主管,所以大事小情都往他這來。包括看過紅榜之后,有些人吃驚于別人的大手筆,也有人想再加幾塊錢,因為和沈衛民他們商量過不再接受捐助,所以一一拒絕。
反應最大的當屬吳和平,要說他在村里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就算不和出錢最多的沈衛民比,起碼也得在村里占個中上等才說的過去吧,那一塊錢著實有些拿不出手來。
當然,說到底還是面兒上過不去。吳和平是生產隊大隊長,
在村里算有威望,建工廠這事卻從一開始就“咣咣”往他臉上甩嘴巴子,雖然他后面好說話了很多,但是心里一直憋著氣呢。
他還不夠支持嗎?要開大會,他通知下去了。要建工廠,社員們都同意,他也沒意見。要大隊土地支持,他二話不說就批下來了。怎么到最后反過來給他爆頭一擊,現在村里不知道都怎么想他呢。
在西廣場張貼紅榜,虧他們想的出來!
大會之后,沈衛民忙的腳不沾地,除非來家里堵他,其他地方想找也根本找不到人影。在村里跑前跑后,協調所有事情的是沈東林和趙和。所以,吳和平有什么事當然直接找上沈東林。
“嗯哼,”沈衛民不以為意,“誰都得對自己做出的事情負責。他那日氣哼哼甩了一塊錢過來,把我們看成乞丐一樣,現在又這意見又那意見了,依照他那日的做法,我覺得他配得到一個教訓。”人在選擇的時候,永遠不知道結果是什么,所以不管是好的是壞的,都應該自己接受。半途反悔,誰聽你的!
站在嚴和平的立場,分析他這幾天的心歷路程不要太簡單。但是與其這樣拐彎抹角,還不如大大方方承認,畢竟誰也沒有必須要給工廠捐多少錢。至于那些要加錢,爭取讓紅榜的數字看起來不磕磣的,那是不可能了。
他們已經籌集了小兩千塊錢,建廠、支鐵鍋等配套措施,再加上玻璃廠和紙廠的訂單,建廠和本錢都有了,如此也不在乎其他那仨瓜倆棗了。
機會只有一次,抓住了是自己的,抓不住也莫怨。
年底結算,起碼這幾年的結算方式,工廠發放福利只有兩個標準:一是你是池山生產大隊的社員;二是在過去單位時間內,你為工廠做過貢獻。符合第一點享受的是生產隊無差別福利,因為人人都有,當然也有限,不過白給的東西,一分一毛都是愛。符合第二點,會從中挑選出前多少名選舉為優秀員工,另外獎勵。
至于工分置換比例,得看他們工廠當時盈利狀況。
現在這份挨家挨戶收起來起始資金以后到底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