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日隆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著電影和事業上的事情,拍電影需要的時間很短,主要是劇本。
因為原本的劇情需要一些變化,比如因為自己出演的關系要改一些。
如何修改就成了頭疼的問題了。
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反復修改了許多次后才拿出了自己覺得最合適的劇本。
期間張日隆也看了很多的大賣影片,確定了主流觀眾們的喜好。
甚至是去找幾個影星和導演了解電影圈子的一些事情,知道電影賣的好不好,主要還是看公務員群體有沒有接到任務。
公務員有定期看電影的任務,所以一些教育片和愛國為主題的片子總有國企員工和事業單位買單。
這是消費主體,誰有面子讓這些人的領導給你買單,那么電影什么檔次已經不重要了,大家就是走個形式。
不僅是國家企業,私人企業同樣如此。
比如電影院可以自己安排院線,視頻網站可以安排播放時間和推薦位置,各種民營企業和財團可以決定哪部影片來當員工的觀影福利。
張日隆找了認識的小藝人,比如當初在杭城認識的柳卿和牧艷妮等人咨詢圈子里的一些規矩。
很多企業都會找模特和明星來做代言,事實上很少有代言能夠被人所知,因為那樣的宣傳成本太高了,也因此這樣的宣傳都會找更穩妥的一線明星來。
大部分的代言和宣傳,都沒有那么大的要求。
很多車展或者食品衣服等企業的代言人和廣告模特,都是企業里的一些主管來負責。
這些人的錢給誰都是給,所以往往會找自己喜歡的,而不是最合適的。
如果是廣告模特和網紅的話,在拍攝之余還能有更進一步的私下聯絡。
這些掌握權力的人根本不會去管宣傳效果,他們只想著自己借這個機會和漂亮女模特搞上,所以誰伺候的舒服就把工作給誰。
這種事情是這個時代的普遍現象,大企業的廣告和宣傳并不是一個,而掌握這個權力的也并非是大企業里最精英最理智的那群人。
有不少大企業的宣傳崗位被女性占據,而女性也喜歡把這機會給自己喜歡的偶像帥哥,甚至是拿這個來當做和自己偶像互動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