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祈:“自周平王東遷,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就保不住了,那時候九州上列國戰伐不斷。”
他想起之前紀寧衡量朝代更迭的標準,揶揄說:“你當時一定很忙。”
紀寧不是很明白他為什么突然提起這個,配合的“嗯”了一聲。
接下來的圖片袁祈剛才就已經標好了年份,因為有了房屋建筑,他根據用材和結構大致能判斷出年代。
戰國之后那張圖片上的房屋雖然比不上后世華麗,但擋風遮雨不是問題。
袁祈在右下角標的也是“戰國”,輕聲說:“我覺著奇怪。”
紀寧聞聲俯下身近距離看這張圖,“怎么了?”
袁祈旁邊地上堆著先前張海給打印的排山倒還似的學習資料,這讓辦公桌前空間的空間被擠壓的狹小而有限。
紀寧低下頭,幾乎挨著他的肩膀。
袁祈略作猶豫,抬手攬住對方后背,選擇了一個兩人都舒服的姿勢。
“這座房子的建造水平很高,那時候就已經使用了瓦片和斗拱,像是一方諸侯或權貴的宮殿,不是尋常百姓能夠住的,可是——”
他指著門內幾乎看不清的幢幢人影。
“這些人的穿著,都太普通了。那時候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什么人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冠都有標準,他們都是平民穿著,并且在這個家的位置分散,不像是做工的奴仆,更不像主家。”
紀寧:“嗯。”沉默一瞬,又問:“為什么?”
袁祈低頭看他,表情介于想哭和想笑之間——趙樂出門了,于是紀寧就頂著一張平淡的表情為他捧哏。
他用掌心撫摸紀寧鬢邊柔軟發絲,聲音也不由放輕,“可能是鬼市吧。”
“我記得《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寫山市的文章,原句是‘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現在想想,應該就是外人誤入了域,看見帳而不自知,我覺著白云村可能是一樣的道理。”
再往后的圖片內容幾乎定型,隨著時間推移,居住在房子里的人越來越多,房子逐年擴張越蓋越多。
原本的建筑衰敗了幾次,又被修修補補成了適合年代的新模樣……
住在里邊的人,身上衣服也不斷發生變化,一直到了改革開放時期,白云村有了現在的雛形。
袁祈淺淺吸了口氣,看著滿桌厚厚資料,對于白云村跨越的年代感到震撼。
在朝代的夾縫中,幾百年如一日固守的“桃花源”。
“雖然我已經知道了明靈的力量,也在具體案件中見識過,但我沒想到,會真實到這個地步……”
他最落魄的時候,也在白云村里住了半年,卻沒有發現絲毫端倪。
不僅僅是他,流落到那里的任何住戶,也沒有覺著哪里異樣。
那個地方就像是所有流浪在建安市人的“保底”,讓你無論處于任何困境或絕境中,哪怕家財散盡一無所有,這里也會為你提供一方地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