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夜,上元節(jié),光明城。
朱雀門與宣武門之間,有一條長逾五里,寬若護城河的通衢大道,名曰光明大道。
大道兩側,拔地而起一根根高聳入云的燈架。
燈架上雕刻著譬如神仙過海或花鳥魚蟲之圖像,柱頂張掛形色各異百態(tài)千姿的各類花燈。
此時暮色四合,萬盞花燈齊放,光明大道宛若一條流淌于人間的璀璨星河。
星河之下,人潮如織、摩肩接踵,空氣里彌漫著興奮和喧囂的氣息。
大道兩旁食肆林立,除了固定的兩側店鋪之外,賣酒漿瓊釀的、售胭脂水粉的、販麻餅元宵的,都紛紛趁著這一年一度盛會之際,舉家支攤,笑顏迎客。
城內(nèi)外的大小雜耍班子也云集于此,于食肆間隙爭搶一方地盤。
趁著人潮洶涌,碎大石的碎大石,跳繩索的跳繩索,噴火龍的噴火龍,無不使出渾身解數(shù)。
在這條繁花似錦的大道右側中段,佇立著一家百年老店,名為攬仙樓。
樓分三層,一二樓為大堂,三樓皆為雅致私廂。
此刻,在三樓臨街一廂閣內(nèi),坐了四個錦衣華服的年輕貴公子。
他們圍著一張四方桌,各坐一邊,吃著美食喝著茶,瓜子果皮散了一桌。
房中徐徐燃燒的炭火將他們的臉暖得白里透紅。
言談甚歡之間,有一人突指著窗外道:“呦,這不是墨華君么?”其余三人聞聲,身子探出窗外,只見底下不遠處聚著一雜耍班子和圍觀群眾。
有一人身披水墨大氅,負手而立,身形挺拔如松,于萬頭攢動中無比卓然顯眼。
那班子正在表演空中飛盤。
表演者是個約莫四十的中年人,八九個瓷盤在他腳下高低翻飛,令人眼花繚亂間竟無一個墜地。
明明是挺精彩的表演,圍觀群眾卻鮮有叫好聲。
大多數(shù)只是漫不經(jīng)心一瞥,目光便又流連他處去了。
原因無他,只因為來此地表演的雜耍班子太多,熱鬧非凡值得目光的事物也太多。
這點本事,實在不足稱道。
班主小兒單手拖著個銅鑼,在稀稀拉拉的掌聲中尷尬繞場一圈,嘴里熟練地重復念道:“光明城不夜天,人間笑月兒圓,諸位看官順手灑個歡喜錢,三文化煞,七文來福,十文聚寶,從今往后,大吉大利,財源滾滾!”技藝不興,臺詞來湊。
繞了大半圈,銅鑼里只聚了可憐的十幾文。
輕輕一聲,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