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然,工匠的銀錢不是一百文,謝家當(dāng)時如何與你們定的,我們就如何發(fā)。”
似苗順這樣的把樁師傅,每日工錢至少三百文,其他工匠一百五十文到二百文不等。
苗順看著賬房地上擺著的一箱箱銅錢,不禁抿了抿嘴唇。
苗順道:“可這些日子我們什么都沒做。”
“但是大娘子有言在先,我們就得這樣去做,”楊小山拍了拍苗順的肩膀,“大娘子說了,做買賣要有信義。”
楊小山努力回憶著那句話到底是咋說的,其實楊欽已經(jīng)教過他很多遍,他自以為很熟了,用的時候,難免還要回想。
“以義制利,義利兼顧……”
后面他實在想不起來了,楊小山只好放棄:“反正你拿就是了。”
楊小山說完,楊家人已經(jīng)安排工匠們陸續(xù)進(jìn)入賬房。
看著大家真正領(lǐng)到了銀錢,苗順提起的心才算放下一些。
“拿了之后,我們是不是就該走了?以后陶窯都用不上我們了。”
(請)
信義
有人問了賬房。
苗順立即看向楊小山。
“自然不是,”楊小山道,“城中泥爐都不夠用,明日大家還得回去燒窯,有的是事要做呢,只不過……咱們做事的規(guī)矩與謝家不同,一會兒大家就清楚了。”
聽到有活兒做,眾人臉上都露出欣喜的神情,還沒到春耕的時候,總不能回去閑著,閑一日就少一日的銀錢。
“領(lǐng)完銀錢的工匠,去旁邊的屋子。”程琦向前指了指。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那邊要做些什么。
苗順匆匆拿了工錢,帶著人走過去,只見里面有幾個楊氏族人,桌子上擺著紙筆,看模樣是要寫些什么。
苗順先開口問道:“這是……”
“大家將自己擅長做什么,做了多久,如實告知。”
魏老、耿老、姚老幾位老師傅走進(jìn)屋,三人向大家點點頭,然后魏老師傅道:“咱們都是手藝人,都會什么自己還不清楚?”
“寫好了,東家也好安排活計對不對?”
“那謝家,為了討巧做泥爐,到處尋工匠,那是工匠多就能做得好的?”
“人也不是這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