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突然有點后悔了!
當初曹朋在開設工坊的時候,還派人和他說,讓他出五百貫,便可以得到百分之一的股份。
結(jié)果郭嘉認為太少了,同時手里也確實沒有余錢,便拒絕了。
現(xiàn)在看來,大大的失算……
原以為百分之一的股份沒多少,可看白鹿紙坊晝夜不停的忙碌,就知道是何等的興旺。福紙樓的紙張,很少庫存超過一個月。但只是太學每天消耗的硬黃紙和素箋,數(shù)量就極為驚人。
一刀素箋一百張,價值不過八十錢。
買的多,還有折扣。
原以為賣不得什么錢,可現(xiàn)在看來,那絕對是日進斗金。
福紙樓真正賺錢的,并不是鹿紋箋,冷金箋和魚子箋。真正賺錢的,恰恰是那些看上去極為便宜的染黃紙和素箋。其次,是那些彩箋,為許多士子所鐘愛。東漢末年,雖說混亂不堪,但也是一個個性張揚的年代。所謂的魏晉風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東漢末年的士人。
用一種獨特的顏色,來代表自家的個性,當然不會有人拒絕。
比如那建安七子……對了,現(xiàn)在還沒有這么個名頭,就暫且以建安七子來稱呼吧。建安七子當中的王粲,好用青箋。于是,他專門派人到福紙樓,花費重金,表示要單獨制作彩箋。
王粲的彩箋,采用牡丹紋。
故而在許都得了個綽號,叫做:青姑子。
別誤會,這可不是罵人的話。牡丹別名鼠姑,而王粲又好用青箋,所以便有了青姑子的雅號。
還有陳琳,好荷花,但同時生性喜紅色。
故而就選用了紅箋,襯荷花紋……
這種特制的紙張,未必就比鹿紋箋便宜。但在制作工藝上,只需要做好花紋紙模,便可以生產(chǎn)出來。而且別還價……談錢就俗了。你要講個性,你要求喜好,那就別怕花錢。訂制的紙張,五百刀起。也就是說,曹朋只需要用極少的成本,就能邁出鹿紋箋的價錢。那些名士,還得來求著你,否則免談。賺文化人的錢,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更不要說去賺那些家中極為富有的文化人錢財。用與眾不同的彩箋,是品位,是地位,更是一種個性彰顯。
別以為有錢就能買來。
那些鄉(xiāng)紳土豪,就算花三倍的價錢,也別想在福紙樓訂制。
能讓福紙樓為你訂制,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對你身份地位的認可。
連郭嘉的妻子,那么從不談論錢帛,性格淡漠的女子回來都責怪郭嘉,當初為何就不答應呢?
現(xiàn)在,郭嘉把錢送到曹朋跟前,曹朋也未必理睬。
看著郭嘉長吁短嘆,曹朋就格外有成就感。
鬼才啊!
能讓一個鬼才開始重視錢帛,那是何等的成就?
“得了,你莫和我裝……這是去年你在紙坊的分紅,一共一千二百貫,你收好就是……生的將來小奕長大了抱怨,我這個做叔父的,發(fā)財連他老子都不肯帶上。你那五百貫,就是個幌子,為你名聲考慮。省的將來有人說我花錢買通你……與我而言,我缺你那五百貫不成?”
郭嘉頓時愕然。
從曹朋手中,接過了一張用桑皮福紙做成的契約書,上面清清楚楚寫著:今得穎陰人郭嘉出資五百貫,入白鹿紙坊。份額百之一,每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分紅結(jié)算。契約一式三份,紙坊與郭嘉各持一紙,余者至官府報備。此契約可轉(zhuǎn)讓,可繼承,直至郭嘉本人自愿賣出,雙方不得反悔。立約人,白鹿紙坊,曹朋、穎陰人郭嘉。
在契約書背面,還有滎陽太守大印。
隨同契約的,還有一張飛錢。郭嘉一眼就認出,這是中央銀樓,也就是原先曹朋和陳群設立的那座銀樓,發(fā)放出來的新式飛錢。采用桑皮福紙,經(jīng)過特殊的辦法處理后制作而成。至于飛錢真?zhèn)危挥兄醒脬y樓的人才能辨別出來。這種飛錢不在市面上流通,主要用于交易而制成。飛錢上用篆書寫著一千二百貫,該有中央銀樓大印。只要郭嘉愿意,可以隨時在中央銀樓兌換。
郭嘉結(jié)結(jié)巴巴,“這怎生好,這怎生好……要不,我回頭把那五百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