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人也是良苦用心,考棚里添的水是姜糖茶!李承澤捧著粗瓷碗啜飲時,都恍惚以為自己不是來考試的。
這年頭,姜和糖都很貴的,貼上這些東西宋大人可真是下了血本啊。
當然這是李承澤這個小窮鬼的想法啦,在宋大人看來,此許花銷不值一提。
世界的參差不外如是。
考完試,這按流程都是得去和先生對對答案的。
李承澤蹲在季秀才家書房里啃芝麻糖餅時,被老先生用戒尺敲了腦袋。
“若所料不差,你應是在榜上。
”季秀才抖抖學生剛剛默出來的考卷,“《四書》題破得巧,《孝經》義也算周正。
”李承澤芝麻粒粘在嘴角:“先生教的這樣好,我這樣聰慧,我也感覺能過。
”“這般言語,出了這門兒可不能說啦!”季秀才胡子一翹,差點被這得意門生氣笑——就沒見過這么厚臉皮自吹的!他皺紋里夾著促狹,拿戒尺虛點了點李承澤的腦門:“你這般大言不慚,若叫外人聽見,老夫可不敢認你這學生!”說著,他彎腰從石桌底下摸出個油紙包,往桌上一丟:“喏,你師娘新炒的茴香豆,溫書時磨牙用。
”李承澤眼睛一亮,一把接住,順手把最后一點燒餅塞進嘴里,腮幫子鼓鼓的像只偷食的松鼠。
季秀才瞧著他這沒心沒肺的模樣,又想起方才他自信滿滿的樣子,不由搖頭失笑。
——這小子,是真不知道科舉路上的兇險啊。
老秀才瞇起眼,細細琢磨弟子方才的答卷,忽然嘆道:“宋縣尊……不愧是以學晉身,甚懂‘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
”李承澤嚼著茴香豆,聞言眨了眨眼。
這話他聽懂了——嘿,那幾盆炭火,果然沒白燒!“其實考場也沒那么冷……”他含糊不清地嘟囔。
“你懂什么!”季秀才眉頭一皺,戒尺“啪”地敲在石桌上,驚得李承澤一縮脖子。
“多少學子折在這天氣上?當年鄉試,老夫就差點——”話到一半,他突然住了口,渾濁的眼里閃過一絲陰翳。
那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憾事,也是他止步于秀才的緣由。
李承澤察言觀色,立刻乖覺地閉了嘴,只低頭一粒一粒地數著茴香豆。
沉默片刻,季秀才擺擺手,語氣緩和下來:“去吧,找你爹去。
你早慧,老夫也不多啰嗦。
四月府試前,不許生病,聽到沒?”他盯著李承澤稚嫩卻沉穩的小臉,輕嘆一聲:“……年少成名,未必是福。
你這樣的資質,原不必急在這幾年。
”李承澤張了張嘴,平日里伶牙俐齒的他,此刻卻像含了顆酸杏子,怎么也吐不出那句“先生,我急著考功名是為了護住咱家藥鋪”。
季秀才瞧他低著頭數豆子,數得那幾粒茴香豆都快被磨出油光來,不禁搖頭。
戒尺往門外一指:“去去去,找你爹顯擺去。
”剛跨出門檻,李承澤就瞧見他爹正蹲在墻角數螞蟻——數到第七百八十只時,終于等到了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