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囡凝神聽完,忍不住一聲贊嘆,“你查的這么仔細!”
“這可不算仔細。”顧硯用折扇推著李小囡的肩膀,示意她看桌子上的一只錦袋,“那里面是倪如石上次童子試的墨卷,還有他平時的幾篇文章,你去看看。”
李小囡急忙坐過去,從錦袋里拿出幾個細折。
顧硯跟著坐過去,看著李小囡看完,笑道:“策論不如你,比你哥哥強多了,詩詞比你強多了,格致像是走偏了路。”
“策論也比我寫的好,見識上差了點而已。”李小囡看完,將細折放回錦袋。
“書讀的太少。他這文章,字里行間有料峭殺伐之意,最近五六年,他每天傍晚提井水淋身擦洗,說是錘煉心志體魄。這是個有大志的。”顧硯笑道。
李小囡眉頭蹙起,正要說話,站在窗戶一角的小廝低聲稟道:“爺,出來了。”
“過來看看。”顧硯忙站起來,示意李小囡。
李小囡緊跟起來,站在窗前往下看。
那條小巷子里,先是一個扎著快舊頭巾的腦袋,接著就能看全了。
倪如石很高,很瘦,身形筆直,落腳輕巧,走路很快,整個人看起來矯健敏捷。
轉(zhuǎn)個彎,倪如石下意識的抬頭看向酒樓二樓。
李小囡看著倪如石的臉,輕輕哈了一聲。
這張臉眉如長劍目若寒星,鼻子挺直,唇略薄,英氣勃勃,漂亮到灼灼逼人。
“很好看?”顧硯看向李小囡。
“這么好看,為什么還沒說親?他今年二十三了是吧?”李小囡一直看著倪如石。
顧硯笑起來。
位置決定看法
“這鎮(zhèn)上的官媒說他哪翹。”
哪翹兩個字,顧硯學著吳語的發(fā)音,看向李小囡,李小囡立刻翻譯道:“就是拿喬。”
“他十六歲那年,媒婆就上門說了頭一門親事,說是街那頭開南貨鋪子的張家小女兒,比倪如石大一歲,張家說給一個小院和滿堂家具做陪嫁,媒婆說以為一說就成,沒想到倪大娘一口回絕了。
“之后,斷斷續(xù)續(xù)又有七八家,最好的一家,是十里外的一個富戶,姑娘比倪如石小兩歲,說是生得花容月貌,陪嫁有五十畝水田,一百兩現(xiàn)銀。
“倪家母子都是一口回絕。”
“他們想找個什么樣的?他們是盯上二阿姐了,還是只是二阿姐自己的念想?”李小囡皺著眉。
“想找個什么樣的,得問問他們母子。你二阿姐那里沒能探到話?”顧硯看著李小囡。
“二阿姐天天不是對賬就是商量事兒,身邊一直圍著人,還沒找到機會。”李小囡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