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茵茵聰明是真聰明!這小腦袋瓜子也不知咋長的。”
“還能咋長?遺傳的唄!”
一個日常夸,一個日常哄,母女倆配合得天衣無縫,看得李阿香笑彎了眉眼。
在外婆家吃了午飯,坐著聊了會兒天,徐茵就載著徐母回家了。
冬日天黑得早,路上又積著雪,盡管天已經放晴,但氣溫低,積雪并未消融,夜路可不好走。
徐志年和她們想得一樣,也是傍晚前就到家了。
“你丈母娘家還好吧?”徐母倒也不是關心,純屬話趕話。
“老樣子。”徐志年猶豫了一下說,“就是我大舅哥,私底下跟我借錢,說他們村搞灘涂養(yǎng)殖和漁船集資入股,其他人家都找親戚朋友借了,他們家之前不好意思上門,見我去了,才提了一嘴……”
“你借了?”徐母嗓門一下拉大。
徐志年一噎:“沒,我手頭哪有這么多錢。”
有的話,就不會跟爹媽開這個口了。
他又不是傻子,豈會看不出他娘有多不待見他丈母娘家。
所以,大舅哥漲紅著臉跟他借錢的時候,他沒一口應允,但也沒回絕,只說回家商量商量。
可他也知道,媳婦兒手上沒多少錢。
做衣服的提成,這次過年給他爹媽買了點補品,又往娘家拎了些東西,沒剩多少了。
而他的工資,除了回家前那趟任務的津貼獎勵還沒領,其余的回來時都交給老娘了。
本來是留了點傍身的,但媳婦兒生娃據(jù)說小妹貼補了不少私房,他就給小妹了,讓她買件新衣服,現(xiàn)在手里除了回去的車錢,根本沒多的。
看他娘這副表情,多半是不會同意借了。
唉……
“灘涂養(yǎng)殖?還是村里推行的,那到時候養(yǎng)出來的東西往那兒賣有說嗎?”徐茵插了一句嘴。
“有有有,我問過他們村干部,說是附近要建個國營的海味加工廠,到時候會優(yōu)先從他們村進貨,養(yǎng)殖多少加工廠都吃得下。要不然也不會發(fā)動全村搞養(yǎng)殖了。”
“那挺好的呀。”徐茵贊同道。
這不就是靠海吃飯嘛,又問:“漁船集資入股又是怎么一回事?”
徐志年看了老娘一眼,見她低頭縫著扣子沒吱聲,算是看明白了:自家現(xiàn)在是小妹當家,小妹覺得好,那這事兒多半就成了。
于是解釋得越發(fā)賣力:“他們鎮(zhèn)想自己成立個漁業(yè)合作組織,集資買大漁船,能跑遠洋的那種。集資款就當入股,將來出海捕得多少魚、賣得多少款,就按入股比例分配。不過我估摸著這事兒夠嗆,各家本來就窮,搞個灘涂養(yǎng)殖還要借錢,兩個都參與我看是不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