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莎看了一眼送過來的下午茶,飲料是玫瑰蘋果茶和葡萄酒。她當然無意飲酒,所以葡萄酒是為其他人準備的——隨著路易莎開始吃下午茶,她身邊也有人有了一樣的習慣,她當然也不會吝嗇讓廚房多做一些。
其實有吃晚餐習慣的人,這頓下午茶可有可無,尤其是對女性,多吃一頓似有貪食的嫌疑。但誰讓讓娜端出來的食物太好吃了呢?所以大家也很有默契的,從不去討論節制飲食是何等美德。
下午茶出現‘酒’似乎很奇怪,但路易莎對此接受良好。不只是因為此時誰都喝酒,還因為后世作為下午茶代表的‘英式下午茶’本來就有不喝茶,而喝香檳等酒飲的選擇。
當然,路易莎對此不感興趣,她選擇喝‘茶’。即使此時西方沒有茶,花果茶也是她最后的堅持——其實隨身空間的超市里有一些茶葉、茶包,但不方便光明正大使用。所以偶爾偷偷飲用外,路易莎也不會為了日常飲食拿出來。
蘋果玫瑰茶也很好啊,用新鮮蘋果塊煮水20分鐘左右,然后加入玫瑰花瓣。這之后就不用再煮了,而是燜泡。可惜沒法拿出一些紅茶來,不然放玫瑰花的時候再加點兒紅茶,這就是蘋果玫瑰熱紅茶了。這會更加好喝,也更適合配點心。
分出一部分下午茶給其他要吃的人后,路易莎就坐在小桌旁,請海蓮娜坐對面。除了飲料之外,桌上還有各種可以飽腹的點心……雖然原則上下午茶不講究飽腹,補充一些糖分也就夠了。但路易莎吃下午茶主要是因為晚餐不想吃,飽腹就有必要了。
精美的銀碟和玻璃餐碟用來盛放吃的,總共有三甜三咸六種,分別是華夫餅、餅干、蛋撻、手指三明治、芥子炸小胡瓜和培根香草烤小牛肉卷,有甜有咸、有葷有素、有碳水有蛋白質,搭配也是很合路易莎心意了。
“這是‘祭餅’啊……”海蓮娜嘗了一個巴掌心大小的華夫餅,眼前一亮道:“雖然是‘祭餅’,但比西岱圣母院的祭餅更甜美酥松呢!人們都說西岱圣母院的祭餅是最好的,但比起這個也不算什么了。”
‘華夫餅’從分類上來說屬于‘祭餅’一類,即宗教節日時分發給大眾的代表性糕點。這種名為祭餅的專用糕點一路改進,到如今專指不必發酵,在優質面粉中加入水和紅葡萄酒,然后放入兩片圓形鐵質模具(類似電餅鐺)中烤制的餅。
常見的‘祭餅’比較薄脆,內里綿軟的部分沒有后世華夫餅那么多,面糊的配方也多少不同。不過對于此時的人們來說,華夫餅并不陌生,確屬‘祭餅’一類無疑了——至于其中的差異,當做是一種獨家配方的祭餅就是了。
如今年月,很多后世確定的東西,此時都還不統一呢!畢竟在傳播條件受限的情況下,就是想統一成某種‘正宗’,也是不可能的。
路易莎也吃了一個華夫餅,這是在她的指點下,用面粉、淀粉、雞蛋、牛奶、食糖、融化黃油調的面糊(有泡打粉會更松軟,不過沒有也可以)。沒有加葡萄酒和水,所以就是純粹的蛋奶甜香、黃油香……剛出鍋的華夫餅外酥內軟,一口下去是融洽的各種香甜味,既豐富又不像此時很多食物那樣口味‘雜亂’。
旁邊還有配著吃的果醬和蜂蜜,海蓮娜就加了。不過路易莎覺得華夫餅本身的香甜味足夠了,所以沒加。
“這是怎么做到的呢?過去我吃過的祭餅,哪怕是剛出鍋不久的也會縮緊,一下就不那么松軟了……”
祭餅是大眾點心,雖然早先只有修道院和教堂才會制作,但此時就連街頭小販也會烤來販售。所以海蓮娜吃過多種祭餅,自己也會做,一下就吃出了不同。
“這里有一個小技巧,過篩后變得更細膩的面糊要先靜置十分鐘,然后才能去烤。”路易莎并不敝帚自珍。
喝一口蘋果玫瑰茶,沒那么膩了,路易莎又去吃咸的手指三明治(所謂手指三明治,大小為兩指厚、一指長,又名‘茶三明治’,最開始就是配茶的,算是下午茶標配了)。這次有兩種經典口味的三明治,分別是清爽的黃瓜三明治和風味十足的三文魚三明治。
黃瓜三明治用的是白面包片,中間夾的是去皮的黃瓜、黃油和奶油芝士。三文魚三明治則要用黑面包片來做,中間夾煙熏三文魚薄片——在此時黑面包無疑是真正的平民食物,貴族幾乎不吃的。但用來做三文魚三明治,其厚重的口味、稍顯粗糙的口感,卻更能和煙熏三文魚的口感、香氣相得益彰。
當然,這也和黑面包的做法有關。此時的黑面包都做的很粗糙,畢竟是平民食物,磨面粉的時候都不講究過篩幾遍,磨碎了就拿去烤面包了……路易莎卻是讓人以白面包的細致制作黑面包的。
海蓮娜出于對讓娜和路易莎的信任,也吃了明顯由黑面包制作的點心(三明治),出乎意料的好吃。就忍不住說道:“我從未想過,居然能在大貴族的餐桌上見到黑面包,而且它還是那樣美味……或許人們對食物的偏見本來就是沒有道理的。”
“我也這樣認為。”路易莎對此時的‘食物歧視’也不滿很久了!食物哪里分貴賤呢?是人給它們分貴賤而已。
“因為果子長在高處,所以就比生長在地下的根莖類蔬菜要高貴,這是什么道理?因為這個,大蒜一直都是低賤的食材。可是現在看起來,即使是大貴族的飲食也離不開大蒜了——如果食物真的分貴賤,那也應該是用美味與否來劃分的。”
路易莎又吃了一個芥子炸小胡瓜,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小食,路易莎上輩子在意大利餐廳吃過,印象深刻。
當時意大利餐廳提供兩種炸小胡瓜,一種是大茴香炸小胡瓜,另一種是芥子炸小胡瓜,供客人選擇。據說大茴香炸小胡瓜是原版的,只不過有人吃不慣大茴香籽的甘草味兒,這才推出了芥子代替食譜中用到的大茴香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