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成也西岱、敗也西岱,因為西岱這么個此時少見的‘大城市’,周邊地區供給糧食的壓力很大,土地早就開發盡了。要在這里和糧食搶土地,不是做不到,但成本會相當高!而資本總會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這是顛不破的道理。
路易莎要做的就是通過刻意引導加速這個過程,并有選擇地將大家的選擇集中在自己選定的幾個地點——是的,她已經選定了,就在南方幾個小城。
這些南方小城普遍氣候條件較好,陽光更充足,而且那兒的地形多山地丘陵。這在普遍是大平原的布魯多不多見,種植谷物相對性價比不高,但種花就很合適了。
照看花田、采摘鮮花,本來就是細致的工作,不像種植谷物那樣大開大合(西方從來沒有過華夏那種程度的精耕細作,哪怕是在農業相對發達的瓦松地區),倒也不在乎地形帶來的那些不方便了。
而且,山地丘陵的土壤條件往往更適合某些鮮花,又因為山地丘陵存在海拔差,就可以種植對氣溫有不同需求的花,或者比較輕松容易就讓一種花花期分批,達到事實上擴大花期的目的——這對現如今,是非常有意義的。
蒸餾香水的工坊想要全年大部分時間都開工,就得在這樣的地方才方便呢!
唯一的問題是,山地丘陵要搞灌溉系統會比較麻煩,這肯定比平原上成本高。但偏偏花卉種植,這方面又絕對不能省。甚至要比種植普通谷物有更復雜、充足的灌溉設施……不過,香水業如果真的賺到大錢了,對投資者來說,這種一次性成本,應該也不是不能接受。
大家加入‘布魯多香水行會’后,行會
穿越中世紀076
蘿拉是‘杜波伊斯玫瑰園’附近百戶村里的一名紡線女,
或者說‘老姑娘’——在瓦松的語言里,‘紡線女’和‘老姑娘’是一個單詞。
曾經,一個家庭中的女性,
無論是母親、妻子,還是姐妹、女兒,都負有紡織的職責。尤其是最基礎、工具最簡單的紡線,小姑娘們還不會做任何家務時,
首先就會學著母親和姐姐的樣子,用家庭自產的羊毛做這件事了。
但是,
紡織流程中的每一件活兒都是女人掌握,
紡織品是農村家庭的次要出產(有時是主要),那都是中世紀早期的事兒了。到了如今,紡織的其他工序,如更賺錢的織布、染布等,都已經從農村家庭生產中分離,被放進了城市里。
更可悲的是,
完全由男性掌控了……其實真要說的話,這些活兒并不算重,女性是可以有同樣產出的。但就像華夏古代,凡是賺錢的活兒也會被男人掌控——刻板印象中,古代刺繡的活兒都是女人做的,對吧?可實際上,供家庭內部使用的刺繡作品,的確大多是女人制作。可一旦大規模商用,
形成一個極其賺錢的行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人們只記得蘇州繡娘,誰知道大規模外銷,
形成更大產業的廣州繡工,大多是男人呢?那時他們被叫做‘花佬’。
中世紀的織染活兒也是這樣,悄無聲息地被男工完全包圓了。費力一些的,以女人做不來重活兒為由將她們拒之門外。講究技巧,稍微復雜的,則以女人頭腦簡單,更無法承擔這樣的工作,冠冕堂皇地關上行業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