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此雖然頗有微詞,但最后也大多認可了這個做法。一方面是紀堯姆足夠支持路易莎,另一方面,其中說話管用的大貴族就那么些,他們既然能夠進產房見證,就不會有大問題。甚至這種他們可以,等而下之的貴族不可以的‘特權’,還讓他們更有受重視的感覺,不少人認為這是一種‘恩典’呢!
等到生產真正開始時,這有限的幾位大貴族就站在線外,這里有臨時搬進來的樸素木凳供他們坐(當然也是酒精消毒過的)。他們就坐著見證生產,中間還偶爾交談一兩句,擺在明面上的都是對王后的祝福之類……因為隔著口罩說的,有些甕聲甕氣的。
紀堯姆也在其中,西方沒有產房不吉利,尤其是男人不能進產房,就連丈夫也得等在產房外的傳統。所以國王如果足夠重視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繼承人,在產房內等待也一點兒不奇怪。
他看著路易莎雙手抓住從產房高處垂下來的兩根柔軟布繩,繃得緊緊的,在御醫和助產士的協助下用力,已經是滿頭大汗了。然而即使是這樣,她都幾乎沒有大叫,多數時候只是緊緊抿著嘴,似乎在為每一次生產的嘗試積聚力量。
這時,產房的壁爐燒得很旺,大家都覺得有些熱了。不過所有人都清楚,封閉的門窗、燒旺的壁爐,都是為了保證產婦不受風受寒,所以沒人愚蠢地提出要開窗通風,或者爐子里的火燒小一些。
就在有人熱得心煩了,想要出去喝杯涼水時,助產士終于大聲道:“殿下!差不多了,可以開始用力了……是的,別叫出聲,力氣可不能浪費了!”
這緊張的氛圍讓原本想出去喝水的大貴族收回了伸出的腳……嗯,主要還是擔心這個舉動太扎眼了,被國王陛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事后‘穿小鞋’——這個貴族注意到,一向堅韌沉默,被所有騎士視為‘騎士模范’的國王陛下,在溫暖的產房內卻臉色蒼白,幾乎要暈過去了一樣!
其實,路易莎的生產是比較順利的,一方面她現在的年齡正是最佳生育年齡,而且一直以來身體健康、勤于鍛煉,有這樣的好底子,生產的風險就少了一半。另一方面,她做的準備不可謂不充分,至少對比這個時代的普通人,她所擁有的條件幾乎是獨一份的!
這不只是因為身為強大王國的王后,物質上有支持。還因為她作為現代人,有不少‘現代人常識’,可以避免踩很多坑。像是保證衛生這一點,此時絕大多數人就都沒有這個意識。倒不是說,路易莎不提醒,御醫和助產士就會臟兮兮地來給她助產了,只是看起來干凈可達不到標準!
總之,在種種有利條件支持下,路易莎只要不是太倒霉,理論上都是能順利生產的。而她顯然沒有落到倒霉的一邊,正式開始生產后5個多小時,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她終于生下了一個健壯的孩子(至少看嬰兒的外表,以及洪亮的哭聲,是符合健壯的標準的)。
“哦!天父保佑!陛下,是個男孩兒,王后殿下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王子!”
隨著一位助產士興奮地喊道,另一位經驗豐富,也是這次助產士中的頭兒,迅速剪掉了嬰兒的臍帶。只稍微擦拭了一下血污,就用實現準備好的干凈柔軟的襁褓將王子包裹了起來。這時候嬰兒身上還有一層白白的胎脂,中世紀人不知道這是什么,但根據經驗也知道這對嬰兒有好處,能在嬰兒剛剛面對羊水以外的環境時給予保護。
紀堯姆想要上前看看路易莎,但又因為路易莎強調的‘規定’,不許醫生和助產士以外的人‘越線’,只能探著身子往產床方向看。倒是能看到路易莎的臉,但依舊不放心——這時候助產士將嬰兒抱到了他手中。
按照慣例,紀堯姆揭開了襁褓的一角給周圍見證生產的大貴族看,顯示這確實是個男孩兒。然后便將自己的頭生子高高地舉起:“天佑瓦松!”
“天佑瓦松!”貴族們也會意,紛紛跪倒在他們的主君,以及未來的主君周圍,然后說道。這是承認這個王子乃是王后所出,是他們領主合法的繼承人的意思。
產房內外一門之隔,里面的動靜外面其實都能聽到,所以沒等產房里有人走出來,大家就彼此交換了眼色。甚至還有人偷看了一眼安娜王太后派來的‘代表’——安娜王太后沒有得到路易莎的邀請,雖說作為名義上宮廷中
穿越中世紀250
孩子的洗禮儀式在中世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經過洗禮,
這個孩子才能成為信徒,是上帝的‘羔羊’。更重要的是,這之后才能參與到社會的每一項活動中!如果一個孩子沒來得及洗禮就死了,
一般認為認為會直接下地獄,哪怕他這一生還什么都沒來得及做。
因此,有的父母會在孩子生下來不太健康的情況下,提前進行洗禮。認為這樣哪怕死了,
也能上天堂。
路易莎和紀堯姆的長子馬克西姆倒是沒有這個問題,他生下來十分健康,
這一點讓見過他的不少人都非常欣慰——多數能見到馬克西姆的人,
都是紀堯姆和路易莎的人,他們當然希望這對夫妻有健康的繼承人!這不僅僅關系到瓦松政權的穩定,也關系到他們這些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