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這樣晶瑩剔透、光滑細膩,真是讓人不舍得使用了……聽說絲國普通人也是用這種瓷器做餐具的?”盧卡斯有些感嘆。
“我聽說不是這樣的,絲國當然也有窮人,他們會用陶土或者竹木制作便宜易得的餐具。就算用瓷器,也是地方小作坊制作的,成品要差很多,不會這樣漂亮。我們的船隊去到東方采購時,本來就是打算回來賣給貴族和有錢人的,所以都是采購的優質商品?!?/p>
西敏公爵這話能是哪兒聽說的?只能是從路易莎那里了。這是真的,但路易莎沒說的是,最好的瓷器都是官窯的,那就不是一群‘西夷’能買的了,有錢都買不到。
“這樣說我才覺得真實,如果絲國人人都能使用這樣漂亮的日用器,那就真是伊甸園了。而我們都知道,凡人已經被趕出伊甸園,再也回不去了。”盧卡斯一臉‘這才對嘛’的表情,松了口氣的樣子。
看起來盧卡斯是真的覺得瓷器不錯,而不單純是借著瓷器吹捧西敏公爵(畢竟東西是西敏公爵的),又或者間接吹捧王后(這可是王后主導引進至瓦松的)。而這也是西岱權貴和有錢人,見到瓷器后的普遍想法。
本身就很好的商品,還切中了上流社會的需求,最后還有王室倡導,想不紅都難!腦子轉的比較快的人已經打聽哪兒能買到瓷器了——一些人是知道有一船半瓷器進了西岱的,這么多瓷器,總不會是全給了宮里吧?
當然不是,路易莎留了足夠開宮廷宴會的瓷器,以及一些自用的和送禮的,還有八、九千件瓷器呢!這些都是預備要賣的。
八、九千件瓷器,聽起來挺多,但首先這不是一次性放出來的,也不會全都在西岱出。路易莎估計,這次在西岱,首批也就放出兩千件的樣子。而這些瓷器多數是成套的,少的五、六件一套,多的十多件一套,所以兩千件瓷器就只有三四百套罷了。
這樣一看,競爭還挺激烈,不是所有想買的人都能買到。所以一個禮拜后,有私人銷售商開始售賣總數兩千件的瓷器,幾乎是一售而空。而就這一手,就是兩萬鎊出頭的收入落袋了——平均每件瓷器要價10鎊了,是真的貴啊!
不過對西岱城里真正的權貴和有錢人,花了幾十上百鎊買一套瓷器,這可是當下的王室同款,是人無我有的奢侈品,這又不算什么了。
“殿下,那些銷售商都希望您能發恩,多出售一些瓷器呢!”從外面走來的博福特伯爵夫人笑著說道:“有一位為我和幾位女士提供鍍金珍珠、象牙梳子之類商品的可親夫人,她也是這次分銷瓷器的私人銷售商之一,可惜她本金不夠,也沒有過硬的人脈,只拿到了十幾套瓷器……這次還請求我幫忙說話呢!”
“這是
穿越中世紀240
路易莎很看重瓷器,
認為它作為一種新商品,在西方能有很大前景。不過,這本身只是一項進出口貿易罷了,
除推廣之外,她也沒有更多可做的了。所以除了日常使用、推崇瓷器,給親友贈送,還將之當成了一種‘國禮’,
送到了國外的王室手中,也沒什么可做的了。
她的精力和時間不出意外的,
很快又回到了之前一直在忙的事上。
具體來說,
最近她精力放的最多的還是西岱改造工程——原本只是修新王宮(目的是為了掃除舊影響,構建純粹的新王統治,同時還有一些后續的集權操作,需要一個新王宮,這一手還是學的路易莎記憶里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呢),連帶著修一個連接新王和西岱城西北部的‘新區’。
這個新區可以認為是一個小鎮,
但卻是住滿權貴富豪的區域。到時候外省來的貴族,乃至于有錢人,為了靠近王宮肯定是要就近居住的。這里開發的好一些,那些人來住的心理障礙也會小一些,另外還能賺一筆房地產的錢,多少補貼些修建新王宮和新區的巨額開銷。
然而,在城外修建王宮也好,另起爐灶弄個新區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