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描寫宮廷愛的敘事詩,以及事實中的宮廷愛里,走到肉體結合的宮廷愛非常常見。如果沒有,一般只能是那位貴族女子是騎士主人的妻子,現(xiàn)實不允許罷了……
總之,在‘宮廷愛’中,女性前所未有地占據(jù)了主動權。這一方面是因為,高貴的愛要求騎士不能存在強迫的行為,只能以‘效勞’去奉獻,指望這能打動對方。另一方面,卻也是宮廷,以及宮廷愛本就對女性有的要求——要矜持啊!
除非是一見鐘情,不然太容易被打動,中間沒有經歷許多困難,這能叫‘真正的愛’嗎?這不是和追求一個普通女子沒什么不同嗎?
這樣的觀念在后世可能是難以理解的,但在此時卻言之鑿鑿、信者甚眾!
當然,矜持歸矜持,卻不能表現(xiàn)得冷漠無情,不然這個貴族女子也會被認為是不合時宜的。其中的分寸拿捏,也經常是一個貴婦評價好壞的重要原因。同樣都是拒絕了一名騎士,有的貴婦能讓人交口稱贊,有的貴婦卻會被批評呢!
這就是吉娜和鮑恩騎士爭執(zhí)的原因,鮑恩騎士認為吉娜太過冷漠無情了,好歹應該給自己一些‘甜頭’了。吉娜卻覺得自己做得完全沒問題,卻是鮑恩騎士太著急了,這是宮廷愛中不尊重女士,也不尊重他自己的‘愛情’的表現(xiàn)。
不管他們誰的想法是對的(在路易莎眼中,其實都有問題),至少路易莎肯定要站在吉娜這邊?。?/p>
所以她見到這一幕,便上前為路易莎解圍了,仿佛是剛剛過來找吉娜有事,沒聽到爭論一樣說道:“吉娜,我們馬上就要走……啊,鮑恩騎士,您好。”
“您是來找吉娜的嗎?真抱歉,我們馬上就要離開了,作為競技場女王,我還得去比武現(xiàn)場,吉娜也得陪我去——聽說您也會參加比武?祝您能有好的表現(xiàn)。”沒等對方有所反應,路易莎就拉著吉娜的手走開了。
今天是星期四,集體比武。相比起個人競技,集體比武才是騎士比武大會的核心項目。
其模仿了真實的戰(zhàn)爭,讓幾十名到幾百名不等的騎士結成一組,組與組之間對抗。這個過程中用到的戰(zhàn)術和戰(zhàn)斗本身,幾乎和真實的戰(zhàn)爭沒差別。最多就是讓傷亡沒那么嚴重,設置了營地作為安全區(qū),且如果不是原本有仇,大概是不會下死手的——雖然,真實的戰(zhàn)爭中,可以的話,大家也不會對騎士下死手,畢竟活著的騎士是可以索要大筆贖金的!
哪怕這個騎士付不起,他的主人也一般會替他付……人家可是為你打仗,連幫忙付贖金都不干?這可太傷人心了。
總之,相比起集體比武,個人競技就是個開胃菜而已。至于說為什么這個開胃菜有后來居上的架勢,無論是在文學作品,還是在傳播度上,都漸漸超過了集體比武。這一方面是因為,個人英雄主義就是有感染力,而且一對一對決比多人混戰(zhàn)有觀賞性多了,不然為什么文學作品里,兩軍對壘會出現(xiàn)大將在前比拼武藝決勝負的橋段?還不是觀眾愛看!
另一方面,就是集體比武不太好圍觀,大家普遍沒有參與感了。像個人競技,在一個范圍不算大的場地內,觀眾則在看臺觀看,從頭到尾看的清清楚楚,就和后世的體育館觀賽沒什么差別。集體比武要模仿真實戰(zhàn)爭,即使只是有限模仿,需要的活動范圍也會非常大!
這就有點兒像后世的拉力賽、自行車賽等比賽了,而且此時又沒有電視轉播,甚至電臺播音員口頭轉播都做不到。所以,觀眾真是不好圍觀,最多就是在高處遠遠看個大概。
哪怕是后世,能夠全程跟蹤直播了,這類比賽的影響力也普遍難以和體育場內舉行的比賽比較。此時就更別說了,也就是當下參賽者的體驗和觀眾的體驗都還很重要,比賽更談不到商業(yè)考量,集體比武才不至于完全被逆轉——不管怎么說,騎士們還是很喜歡集體比武的。
“謝謝您。”到了去看集體比武的馬車上,吉娜很不好意思,小聲對路易莎說道。
路易莎只是笑著搖了搖頭,讓吉娜感到安心的是,路易莎并沒有提剛剛發(fā)生的事兒。而是轉移話題說道:“……今天可無聊了,要去看集體比武。我們真的能看清嗎?而且我可不懂這些,就算能看清,也完全看不懂,一樣會非常無趣。”
作為吉祥物一樣的競技場女王,哪怕其他多數(shù)觀眾都可以缺席今天的觀賽,想干什么干什么(其實是多數(shù)人想去看比賽也不能),路易莎也得去露臉。據(jù)說是在普法爾茨的西邊城墻上布置了觀看點,作為遮擋較少的制高點,那邊可以看到集體比武的大部分區(qū)域。
“這不難,您可以招一位善于解釋比武的紋章官來為您說明情況?!奔认肓讼耄⒖探o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路易莎慢慢點了點頭,卻沒有表示要不要這樣做——她本來就是為了轉移話題的,至于到時候要不要請一個專人解說,那是到時候再說的事兒,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對集體比武會不會有最基本的興趣呢!
體育場上,或者電視機旁,愿意聽人解釋比賽規(guī)則,以及當下的戰(zhàn)術、參賽者水平等等的,至少也得是有點兒興趣的。不然,真不如隨便找點兒事做,甚至發(fā)呆呢!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路易莎到達指定的觀賽點時,已經有一個穿著鮮艷號服的紋章官在等著她了。這是之前單人競技時,擔任過一部分比賽主持人的紋章官——當然不可能只有一個主持人,那太累人了,而且萬一有什么意外,不就放觀眾鴿子了嗎?
這位紋章官自稱是來為‘可敬的競技場女王’服務,如果路易莎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問他。
路易莎以為這是比武的組織人員細心,還考慮到了她這種實在不懂比武的觀眾,也沒有推辭。感謝了對方幾句后,就問道:“今天是怎樣的比法呢?我聽說這樣的集體比武,大多是按照國家不同,組成不同的隊伍。”
“但這樣的話,‘慕伯漢隊’就優(yōu)勢太大了……”
“是的,您說的對,但大型比武大會,除了按照國家不同來分隊,很少有別的辦法可以讓所有人滿意。有時候,甚至會帶來很糟糕的后果,讓人認為是某種政治站隊……所以沒辦法,今天我們依舊有‘慕伯漢隊’‘瓦松隊’‘高登蘭隊’‘羅蘭西隊’。”
“不管怎么說,哪怕其他隊伍沒那么大的可選擇余地,但湊出足夠參加比賽的騎士人數(shù),這是沒問題的——按照規(guī)則,這次每組是100名騎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