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這也算是白種人的優勢吧,五官更加立體,胖一些其實看不太出來。現代很多西方‘肥胖人士’,體重說出來很驚人,華夏人看著也還好,就說他們是不胖臉——這話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實際就是立體五官帶來的一個好處。
路易莎其實也是普通人心性,除非是絕不能妥協的部分,不然多數時候也會受環境影響。所以外界對女性身材要求寬松,她的心也就放寬了……她只是需要從健康的角度出發,注意不讓自己‘肥胖’。
呃,豐滿也不行,她有著上輩子的審美,雖然不偏好排骨精,但也更喜歡苗條的自己(字面意義上的苗條)——如果是此時的‘豐滿’的話,就比后世的肉感還要稍多一些。例如羅蘭西地區,就普遍更喜歡豐滿的美女。
瓦松的話,要偏苗條這一派一些……
當然,無論豐滿、苗條,其實都不夸張,不會說以胖為美,或者瘦成一道閃電。重點還是,看起來是好看的,然后才談得到是哪種美。
這就像是唐代,總說是‘以胖為美’,其實哪怕是唐代,也只有盛期不算長的一段時間以豐腴為美!但這也不是說養的胖胖的,大家就覺得是美女了,而是豐滿起來依舊很美,或者更美,大家才覺得是美女。
就像路易莎上輩子看過的,老電影里的楊貴妃,即使女演員增肥幾十斤,五官依舊明艷、線條清晰,臉龐到下巴還是收斂的……這才是有說服力的楊貴妃!
等到吃完早餐,昨天請假了的雨果夫人才出現。路易莎還有些意外,以為這一次她得過幾天才回來。
雨果夫人帶了一個盒子過來,似乎是有東西給路易莎。
“這是一個慕伯漢商人送來的,想走我的路子賣給您。”雨果夫人倒也沒藏著掖著,講清楚了東西的來歷,以及這件事背后的邏輯。無非就是雨果夫人是路易莎身邊的紅人,一些想和布魯多宮廷做生意,但沒有門路,這就找上來了。
此時各大宮廷的生意都是由有數的大商人把持的,沒有擠進去的,除非他的商品是獨門的,不然還真難搞。雨果夫人這種門路,算是低投入高回報的了——女繼承人身邊的侍女,要價可沒有那些老爺們高!而一旦走通了,效果是一樣的。
“是什么?慕伯漢的商人嗎?我記得他們北方低地城市的金匠技術很棒。”路易莎捧場地說。
慕伯漢地區的話,整體發展是不如瓦松的。但由于北方低地城市有地利之便,工商業發展的很快。加上城市獨立性高,頗為吸引工匠,也有一些地方能有出色的商品。
“是玻璃鏡。”雨果夫人一邊說著,打開了女仆捧著的盒子。
盒子里裝著一面凸鏡,其他人見到這面鏡子便發出了低低的贊嘆聲。海蓮娜還好奇地湊近了一些:“哦,這個我知道,尼斯共和國,還有紐倫堡,這兩座城市爭相生產優質的玻璃鏡。這是紐倫堡的產品,他們喜歡做成凸鏡,尼斯共和國則喜歡平面鏡。”
紐倫堡就是慕伯漢地區,北方低地城市之一,那里以工匠技藝精湛聞名。路易莎還記得,那兒的盔甲、鎖頭什么的,非常有名,行銷各地。
“不是他們喜歡,而是工藝決定的。”路易莎拿起那面鏡子,發現非常沉重。
其實鏡子本身并不大,中間的鏡芯和后世梳妝臺上放的支架小鏡子差不多大。不過這面鏡子有一個很大的、紋樣精美的青銅鏡框,一下就壓手了。
路易莎知道,這種玻璃鏡在此時,這就算大的了。此時的玻璃鏡,與其說是一種實用器,更多時候是當珠寶用的。小小一塊,女人嵌在掛墜盒里,男人鑲在劍鞘上,顯示著鏡子的主人雄厚財力與不凡品味。
所以,這么大的鏡框,和后世給鉆石或別的貴價寶石周圍鑲一圈碎鉆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顯大。
“紐倫堡的工匠制作玻璃鏡時,會像制作普通玻璃器一樣,先吹成玻璃球,再倒進去金屬溶液。等金屬附著在玻璃球內壁后,將球頂切割下來,就是一面凸鏡了。”
可以想象,此時吹制玻璃器,玻璃球大小是有極限的,切割下來的球頂蓋則只會更小。
路易莎對此還真有一些了解,她曾經刷到過一個講名畫的視頻,那幅畫畫了一對夫婦,夫婦身后墻壁上,位于視覺中心的位置就是一面凸鏡。經過講解路易莎才知道,當時凸鏡是非常流行的,和平面玻璃鏡不相上下。平面玻璃鏡徹底打敗凸鏡,已經是非常近代的事了。
“為什么要制作凸鏡呢?這鏡子倒是很棒,比我們平時使用的要清晰……但凸鏡里,人影就變形了。”有個侍女不解道。
中世紀大部分時間里,西方和華夏一樣都主要使用金屬鏡。即金屬片打磨拋光,由此能照見人影。具體來說,西方主要用青銅,另外如果足夠有錢的話,也可以使用顏色更加素凈的白銀磨鏡子。路易莎就有一個手柄鏡,完全是銀制的。
“或許是因為平面玻璃鏡很難完全平滑,透明度也不夠。”路易莎猜測著說。
這也不是瞎說的,之前她因為不滿意塔樓玻璃窗用小塊小塊的‘王冠玻璃’拼成,想要搞平板大玻璃。由此接觸到了玻璃工坊,甚至還讓雷歐大師的學徒,不,現在不能說是學徒了,應該說機械設計師萊昂,試制了玻璃壓延機。
由此,對此時的平板玻璃也算有些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