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讓一些人意外的是,路易莎在‘品德’一項上也是高分……要知道,路易莎一直以來遭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夠賢德。她那種以自我為主,很多時候顯得過于咄咄逼人的作風(雖然她自己不覺得那就算‘咄咄逼人’了),對此時不少人是難以接受的。
但話說回來,這種所謂的‘不夠賢德’其實只是個人感覺而已,而真的以一個王后的品行標準去看路易莎的話,她其實一點兒毛病沒有——當然,那是到現在為止,等到路易莎更深地參與到瓦松這個國家的治理中的時候,可能就不同了。
現在的話,路易莎沒有參與瓦松政務,最多就是對宮內一些事務有過安排,而這顯然是正常情況下,一個王后本就有的權力。
路易莎做的最無可指摘的一點就是‘守貞’……雖然這聽起來很離譜,但沒錯的,只要做到這一點,她就立于不敗之地了!
后世一些惡臭發言,譬如‘貞潔是女人最好的嫁妝’什么的,在古代確實是顛不破的真理。不僅僅在華夏是這樣,在西方也如此——主流觀念里有一種說法,就是‘只要一個女人謹守貞潔,那么不管怎樣,她都可以抬頭挺xiong做人’。
因為主流觀念里女人就是各種不行,不僅僅是體力,還有品德什么的,也是被污名化的。到最后,女人自己都會說什么‘我的確一會兒一個主意,一不留神就改變想法了,可有什么辦法呢,這就是女人的軟弱和善變’,總之,女人就是被認為是善變的、不可理喻的、缺乏意志力的等等。
所以,當一個女人真的軟弱、善變,或者有別的缺點時,反而不能成為徹底否定她這個人的理由。
男性,或者說主流社會,唯一給她們設下的‘禁區’就只有守貞而已(至少冠冕堂皇地拿到臺面上說的,只有如此)。一旦一個女人克服了主流社會賦予她們的污名化標簽,諸如‘容易受到誘惑’‘放蕩’什么的,守貞這一點做的特別好,其他的就都是小節了。
路易莎也不是刻意守貞的,只能說她是個正常人,道德和頭腦都正常。后世的華夏人,道德方面有底線的話,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出軌的。而人在古代,路易莎更不可能有這個可能了,她不想給自己麻煩的古代生活加難度!
而既然有意在這件事上無可指摘,路易莎就不會留下破綻。日常她真是身邊時時刻刻都有人,而且是大量的人,讓一切都攤開,連懷疑也無從談起——她也不會回避與男性接觸,她的陪嫁騎士、陪嫁侍從,過去怎么差遣的,現在依舊怎么差遣。
現在,紀堯姆的一些侍從,路易莎有用得上的時候,也不會刻意略過。但她都是坦坦蕩蕩的,從沒有避人,又或者交代不可說之事。
而除了‘守貞’這一點外,路易莎在慈善上也是做的極好的。
別說是中世紀了,就算是近現代很長時間里,西方不也提倡女性工作。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女性,也不需要自己做家務什么的,社會對她們的‘事業’要求就成了做慈善。此時甚至有一種說法,說是女性如果是為了做慈善,將丈夫的財產一同捐獻,那也是受認可的。
這可真是不可思議,要知道此時的女性結婚后,就連自己的嫁妝也大多不受自己支配。所謂的家庭共有財產,她們只有名義上的所有權,實際完全是丈夫使用的。她們真的要動用,都得得到丈夫的允許呢!
可是一旦用于慈善的話,別說是自己的嫁妝了,就連丈夫的資產都可以用了——雖然這也就是外人的說法,丈夫本身肯定是不同意的,實際情況不會那么‘極端’。但既然有這種聲音,本身就很說明情況了。
總之一句話,路易莎勤做慈善、好做慈善,她就是人人稱頌的仁慈王后……一個守貞而仁慈的皇后,還能有什么可挑剔的?
而說到慈善,路易莎最近也在籌集善款做新的慈善項目。
路易莎對身邊的女官、侍女們說:“是的,義賣會,我的打算是,所有參加游園會的人,每人至少準備一件用不上的物品,到時候就在宮里的庭院里擺攤出售。最后如果被人看中,就可以直接賣出,作為這次過冬捐助的善款了?!?/p>
西岱是此時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但在這個時代,以此時的城市管理水平、生產力,大城市并不意味著宜居,而是正相反。除了少數富有的人,多數市民都過著困苦的生活。吃飯什么的先不說,取暖燃料缺乏是不爭的事實。
每年西岱的冬天都要凍死不少人呢……
一般來說,瓦松人習慣冬天燒木柴取暖,不過隨著森林資源的不斷粗放利用,現在的木柴價格是越來越高了。所以普通人也會燒煤取暖——煤有煤灰,氣味也大,如果是品質不好的煤,問題還會更多,但此時的普通人沒得選。
而且一些真正窮苦的人,就連煤也買不起!冬天只能是‘熬’過去的。他們一般是燒能夠找到的各種雜物垃圾,再搭配一些最便宜的劣煤,每天只在最需要取暖的一段時間內燒。這樣要是運氣好,冬天是能熬過去的。可要是運氣不好,有人凍出病了,那就是九死一生了。
至于更窮的,這種條件也達不到,那過冬對他們就是過鬼門關了,全靠身體素質和運氣扛而已。
現在眼看著天冷了,宮里都開始燒壁爐了,當然也得開始考慮宮外窮苦百姓過冬的問題了。這可是紀堯姆繼位以來的
穿越中世紀192
路易莎得到試制成功的煤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