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路易莎當然是樂見其成的……12、3歲就結婚,并準備生育什么的,想想都頭皮發麻。雖然17、8歲結婚也嫌早,但危險性已經比12、3歲降了一大截了!
穿越中世紀036
圣誕節后,
時間一下過得飛快,新的一年很快就到了四旬期前夕。
十幾米長的平坦球道盡頭,是擺放好的九個木瓶。在大家的注視下,
路易莎接過了侍從遞來的彩色大木球——應該是用一種非常致密的硬木制成,拿在手上就非常壓手。
稍作位置調整,路易莎就扔出了球。彩色大木球‘骨碌碌’向前沖去,沒有滾歪到兩邊,
而是非常有力地撞上了木瓶,最后只有最邊緣的一個木瓶沒有倒下,
其他木瓶嘩啦啦倒了個干凈。
“是的,
很棒!路易莎郡主,再來一局吧!”布魯多宮廷里一起玩九柱戲的青年貴族男女紛紛為路易莎叫好。
這既是因為她確實玩兒的好,也是因為大家都知道路易莎繼承人地位穩固,因此有了宮廷中的核心地位……哪怕她做的不好,也多的是人會去吹捧她。
路易莎笑著點點頭,算是答應了一會兒再來一局的意思。
最近總是下雨,
因此哪怕冬天快要過去了,也沒能展開春天該有的戶外活動。所以宮廷里的人都變著法子玩室內游戲,以打發時間。這樣一來,歷史悠久,并且一直廣為流行的撞柱游戲自然不會被忽略。
九柱戲就是一種撞柱游戲,嗯,世界各地都獨立出現過撞柱游戲。西方古代也一樣,而且九柱戲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了。其成型于3、4世紀,
一開始是貴族玩兒的。不過現在的話,算是全民游戲。
在許多游戲里,這也算是少數教會也不會批評的游戲了。
教會原則上是壓制享樂的,
游戲當然屬于享樂的一種。不過九柱戲在此時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儀式,所以教會也沒法說——一般是在教堂的走廊里擺放九根柱子,然后用球去擊倒。
柱子代表‘魔鬼’(或者說,無形的邪惡力量),用球去擊倒,象征的是‘擊倒魔鬼’!這算是一種消災贖罪的儀式……這應該也算是一種古代巫術在此時的融合與殘留了,是相當典型的‘交感巫術’。
普通民眾雖然是通過教堂接觸到了九柱戲,但顯然沒有將其當做嚴肅的宗教儀式。他們很快接受了九柱戲,將它當成一種游戲,有機會的時候(譬如一些鄉村慶典),都會玩這個。
而相較于普通民眾,貴族有著優越得多的條件。平整的球道、精美的球柱和滾球,都能常備,九柱戲對他們幾乎是日常游戲——其實撞柱游戲在此時,3根柱子到17根柱子都有,不過9根柱子最為普遍,所以才被叫做九柱戲。
路易莎是所有人擁簇的中心,等到再一局九柱戲游戲分出了高低,她也給這種以她為中心的擁簇以‘報答’。
這次玩九柱戲游戲,大家是‘各自為戰’,也就是個人計分。輸家有一些無傷大雅的懲罰,贏家則有獎勵,而獎品都是由路易莎一人出的……算下來,總共有十來個人得到了她慷慨的獎賞。
“來吧,試試運氣,每一個格子后都是一件勝者的獎品!”路易莎讓人豎起一個架子,架子上是蒙著白紙、分成數格的木框。勝者可以用小弓箭去射,射破白紙就能看到里面一層寫的獎品名目了。
得分更高的勝者可以先射箭,此時沒被射破的紙框多,隨便射都可以,這算是個小優勢。
不過后面射箭拿獎品其實問題也不大,因為路易莎是為了增加趣味,而不是吝惜獎品才設置這樣獲得獎品的。所以射箭的距離非常近,弓也是玩具一樣的小弓,絲毫沒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