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接受不了,南錦屏能,還不好意思地紅了臉,根本無法拒絕。
邴溫故帶著南錦屏到縣學的時候,學生們正在上課。
學正親自出來迎接,“下官這就叫學子們集合聽大人教誨?!?/p>
邴溫故搖頭,“不必。本官這次過來就是簡單看看孩子們的情況,不需要特意驚擾?!?/p>
邴溫故和南錦屏來到學生們上課的地方,老師在講臺上講課,每教一個字,孩子們就會在沙板上練習,直到把這個字練會了,才會認認真真寫在紙上。
這個是邴溫故提出來的,目的就是很單純的節約紙張,縮減開支。
孩子們學習的課本是南錦屏經廠印刷出來的,捐給孩子們。
其實邴溫故辦的縣學,跟大庸傳統意義上的縣學不一樣??h學里不止教知識,還教授專業技能。
比如很實際的就是刺繡、武術等。
按理來說前者更適合小娘子和小雙兒,后者更適合男孩。
但是沒人規定好的刺繡大師不能是男人,厲害的武者不能是小娘子和雙兒。
所以在這里邴溫故沒讓夫子們強做劃分,所有孩子們都可以學習。實在沒興趣又沒天賦的男孩可以放棄刺繡,畢竟邴溫故只是想讓這些孩子們學一技之長。以后即便不能讀書科舉,或者算數不好做不了賬房,最起碼能有一技之長養活自己。
小娘子刺繡張帕子,縫補些衣服貼補家用,技藝精湛的一副價值千金,便算是實現階級跨越了。
說白了,實際些,就是為了讓孩子們以后能賺到更多的錢,生活更好些,至少比他們父母好。
并不是為了把生性好動的男孩子調教成文靜的不男不女的陰柔之人。
總之在不束縛孩子們天性的同時,培養孩子們的手藝。
總結下來,就是因材施教,不可一概而論。
知道邴溫故重視這些,又見識過邴溫故強硬鐵血的作風,再加上邴溫故因人工降雨后的被神話??h學里無論夫子還是里正,都把邴溫故的命令當做圣旨對待,言聽計從。所以縣學的教學理念,同邴溫故設想之中的完全符合。
南錦屏還印刷了一些報紙,做了份縣報。縣報記錄每日吉縣發生的新鮮事,或者有趣的事。
這些新聞取材就是靠百姓們,百姓們可以來書肆把自己知道的新聞講給編輯們聽,如果編輯們覺得這個新聞好,就會采用。同時會付幾文錢作為報酬,也算是給百姓們多增一條賺錢的門路,所以每日還挺多百姓們來書肆講新聞的。
當然還連載南錦屏或者當熱作者的話本子,以及一些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
南錦屏甚至還在邴溫故的提議下,搞了廣告。不過因為吉縣百姓學識有限,識文斷字的人很少,所以廣告這塊,目前為止只有南錦屏自己生意的廣告。
縣報每日都會送到縣學十幾份,確保每班一份。因為上面有故事,孩子們都喜歡聽,這就導致很多孩子想盡快認識更多的字好能自己看話本子,不用夫子讀。算是變相刺激孩子們的學習勁頭吧。
由于孩子們正在長身體,邴溫故規定一日三餐。
邴溫故特意留下來看了午餐,粗糧加一葷一素。說是葷菜,但其實可能就是肉渣炒菜,并不能真正吃到大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