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人大多舍不得,就只能暗暗眼饞了。
此時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邴家,這下忽然間就發覺出邴溫故的條件好了。
讀書人,有文化,溫文爾雅,呃,當然最后這個可以去掉,邴溫故身上沒有讀書人的文雅,反而有股雅匪的感覺。
如今邴家又有錢了,七間大瓦房,氣派著呢。
于是村人的風向再次變了,都道南錦屏一個沒男人肯要的老哥兒配不上邴溫故。
部分家中有適齡小娘子的人家,開始蠢蠢欲動,自持女方需要矜持,就暗地里請了要好的婦人去邴家說親。
而此時距離邴溫故和南錦屏成親的日子不過三天,梁氏帶著邴家人已經開始操持起喜宴需要用的菜肉等。絲毫不知道已經有人心思活泛了。
最先起了心思的就是叢氏。
這個叢氏是邴二娘婆家的二嫂,她跟邴二娘住在一起,最先發覺了邴家的變化。
婆婆姜氏現在都對邴二娘和顏悅色了,輕易不敢罵她。
要知道當初邴大娘和離的時候,姜氏可沒少陰陽怪氣,還說等過段日子讓邴二娘回家勸勸邴父和梁氏,拿喬也要用個度,別真拿喬過了,孫家再真不要邴大娘了。那時候看他們家怎么辦。
結果這話放出來沒兩天,邴家就起了青磚大瓦房,姜氏從那以后,再沒提過邴大娘的事情。
這日,馮家幾個媳婦在一起干活,早就在心里起了念頭的二嫂叢氏就對邴二娘子道:“我聽說你娘家大弟的成親對象是個雙兒?你娘家大弟,再怎樣也是個讀書人,娶個小哥兒太委屈了。”
她這個妯娌娘家現在是真有錢了,家里還了欠銀不說,還能蓋起青磚大瓦房,這樣的條件十里八村都沒有。
叢氏就起了給自己娘家親妹子做媒的想法。她娘家最小的妹妹今年已經16,正到了該說親的年紀。也有幾家上門提親的,但是那幾家的條件娘家都不滿意。
以前邴家窮,攀不上她娘家。如今邴家家里日子起來了,倒也算能配得上了。
況且那邴家大郎是個讀書人,溫文知禮。真過日子有個爭吵,最多就是鬧兩句嘴,指定不會像村里漢子那般動手打人。
叢氏越想越覺得邴家大郎是個良配,就道:“三弟妹,你看我娘家小妹兒怎么樣?你也見過她,小娘子生的婷婷玉立,容貌艷麗,和你娘家大弟正相配。”
邴二娘其實私心里覺得弟弟配一個小哥兒可惜了,但是既然邴溫故定親,家里不曾派人過來問她意見,都定下日子才來通知她,就是不需要她置喙。
“都定親了,總不能退親。”邴二娘敷衍道。
四弟妹跟著道:“要不晚上你回你娘家去問問,二嫂娘家小妹挺好,怎么也是一個小娘子,總比一個小哥兒強。你娘家大弟娶了一個小哥兒,說出去我們妯娌幾個面上也不好看,搞不好還會影響咱家中幾個孩子的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