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老臣斗膽,但是不得不講,
老臣這一生見慣了太多年少驚艷之輩。可大多因年少成名,或者有了一點功績后受到表功和重視,
故而自傲自負,迷失在周圍人的捧殺之中。最后泯然于眾是最好的結局,
更甚者走上犯罪之路。”
梅成溫講的真情實感,
就好似他是一個因為寄予厚望,
故而有些過于嚴苛的長輩。
“一點點功績?”左相冷笑,故意稱呼梅成溫的官職扎他心口,
“大學士口氣大得很,解決旱災、人工降雨、發明火車、改良糧種使糧食增產、教化萬民,
為大庸培養出那么多英才,到了大學士口中就成了一點點成績?”
左相乜梅成溫,“敢問大學士,大學士是做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才敢瞧不起吉縣縣令的這些功績?”
梅成溫被堵的一哽,雖然很不愿意承認,
但是卻不得不承認,邴溫故這人確實有真本事在身上。
四皇子此時出列道:“左相大人講話未免太過抓人話柄了。外祖并非那個意思,不過是為了邴縣令考慮罷了。外祖只是怕邴縣令年紀輕輕就調回汴京,故而飄飄然,失去本心,最后迷失自我,犯了錯。”
梅成溫對著四皇子拱手,“還是四皇子了解老臣的心。老臣只是單純覺得邴縣令這個年紀在外繼續歷練幾年,性格會更加成熟穩重。到時候再回汴京,面對誘惑和周圍人的吹捧,已然心智成熟,歷經千帆,就不會輕易再走錯路,大庸也就不會痛失人才,圣人也就不會失去輔助愛臣。”
四皇子附和道:“是啊,父皇。外祖一片苦心,還請父皇慎重考慮。”
展煜抬頭看向大殿上的群臣,“眾位愛卿都是此意見嗎?”
“臣附議…”戶部尚書第一個表態。
“臣附議…”
“臣反對…”
“圣人應以功績為衡量標準,否則會寒了所有功臣之心。”
“圣人,邴溫故年紀輕,不穩重,還需要外放歷練。相信邴縣令若是心智足夠成熟,一定能明白圣人的苦心。”
群臣分成三派,其中兩派對立,一派反對,一派支持,吵得不可開交。剩下一派中立,覺得邴溫故回來也可,不回來也行,反正同他們沒什么關系。
偏這時候四皇子再次加入亂局中,站在反對邴溫故回京這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