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上就是“幣制改革策略計劃書”九個大字,第一頁則是目錄,看著每一行備注的頁碼,劉徹挑了挑眉,這也是阿瑤這些年弄出來的,有了目錄、頁碼后,對于一些較厚的書翻找十分順利……
劉瑤坐在一旁,等候他的反饋。
半個時辰后,劉徹放下手中的企劃書,吩咐道:“去叫桑弘羊!”
劉瑤貼心地給他奉上一杯茶,“阿父,喝茶能明目降火,多喝些!”
“嗯。”劉徹接過茶杯,輕輕吹了吹,然后抿了一口,“阿瑤,你這個主意看著很有趣,只是民間盜鑄情況泛濫,此事朕甚為頭疼!”
劉瑤一頭黑線,盜鑄這事又不歸她管,再說民間□□橫行,還不是因為官方的鑄幣與民間沒拉開差距,還有執法不嚴的下場,鑄幣權不收回來,這種情況肯定不能改善。
“阿父,這是你要管的事情,我又管不了。”
劉瑤癟嘴道。
劉徹見狀,幽幽道:“可若是民間盜鑄不解決,你鑄的新幣百姓不要,你的事能成嗎?”
劉瑤:……
她無奈仰天翻了一個白眼,開始與劉徹就事論事,“阿父,此事你是強人所難了,一個翻砂法難道還不夠嗎?”
說話時,劉瑤從隨身荷包中掏出四枚新銅幣放到御案上,歪頭道:“阿父,你要明白,你我之間,你更需要這些,我頂多就是數錢的時候麻煩些。哎呀!這也沒辦法,誰讓錢太多了。”
這回輪到劉徹語塞,他再次打開策劃書看了看,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劉瑤:“阿父,相信你也知道,要想穩固貨幣,杜絕民間盜鑄私鑄,就要有嚴格的懲罰制度,又要讓朝廷制幣工藝遠遠超過民間,讓民眾容易分辨出來,這點不是阿瑤上下嘴皮一說,就能實現的。”
無論古今,要想發展經濟,生產力提高是一方面,還要保證貨幣的穩定。
如果鑄幣混亂,最后傷害的還是民生,直接導致經濟難以發展
。
古人并不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詞,發展不起來,也是受限于生產力和技術,甚至許多時候古人比她還更加激進開放,所以她還是對阿父有不少期待的。
劉徹眸光微轉,“你也贊成現在是將全國鑄幣權收回的時候?”
劉瑤愣了一下,“鑄幣權當然要握在國家手中,本身就不應該下放。”
劉徹聞言,斜了她一眼。
說得好像當年父皇他們愿意似的,還不是為了大漢江山穩固,他們自然知道什么情況才是好的。
即使要收回,也要等將手握大權,天下諸侯不敢違逆的時候才能進行。
劉徹揮手趕人,“行了,看在你弄出翻砂法的份上,朕會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