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外此刻,劉瑤已經到達上林苑水衡都尉,其下屬鑄錢機構分為鐘官、辨銅、技巧,統稱上林三官,以鐘官為首。
鐘官是現今國家造幣和貨幣發行中心,可謂是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鐘官令聽聞劉瑤上門過來,連忙過來接待,看到如此打扮的劉瑤,有些摸不著頭腦,長公主來上林苑干什么。
之前他與工官令喝酒,得知長公主最近在忙碌燒瓷的事情,此次來上林苑,是來要錢的嗎?
劉瑤:“我就是來看一下你們怎么造錢的?”
鐘官令:……
聽長公主這話,難不成她要搶活干?
劉瑤讓他自己忙著,不用管自己,她到處看看。
鐘官令不敢丟下劉瑤,帶著她在鐘官逛了一圈,給他說了造錢的流程,上林苑鑄造的錢含銅量在七成以上,兩成鉛,比郡國所產的錢幣要低一些,不過質量要比郡國看起來要好。
這兩年換了高爐,用上焦炭,他們上林苑的錢幣越來越亮,頗受民間百姓的喜歡。
最后劉瑤到達鑄幣坊,工匠埋頭苦干,地上堆著數個錢堆,還算锃亮的銅錢如泥沙隨意散落。
劉瑤看著工匠手中如同鞋底子大小的兩片青銅鑄幣器,嘴角抽搐。
鑄幣工具看著八寸長、三寸長,分為上下,里面有幾排銅幣模子,正中間刻有澆鑄銅水的槽。
雖說是批量鑄造錢幣,但是與她想象中的工藝水平差的有些遠。
這種“印鈔機”技術含量也太低了,怪不得民間盜鑄情況那么多。
技術含量低,發行了含銅量較高的銅幣,就會被旁人薅羊毛。
劉瑤無法想象當初自己提議給銅幣添加一個外廓,讓下面的工匠死了多少腦細胞。
劉瑤接過鐘官令手中的小“印鈔機”,一言難盡。
一開始沒見到之前,她想象中印鈔機就算沒有上輩子的科技,應該也有打印機那么大,現實變成了“鞋墊子”。
劉瑤:……
說起鑄錢法,劉瑤還真知道。
這倒不是她寫小說時需要的知識點,而是上輩子買到兩枚所謂的“西漢五銖母錢”,發到朋友圈,被朋友笑話了,壓根沒看到實物,就斷定是□□。
因為五銖錢與母錢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好比你買了一個號稱古董的花瓶,下面寫著“大明康熙年制”的銘文,這個不是胡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