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國富民強,若是加入了漢庭,不用受到鄰國的侵擾、威脅,成為漢民以后,他們也能自由購買漢廷的各種東西,不用受到層層為難和壓榨。
西南諸國紛紛納入漢境,最遠到交趾。
劉瑤聽聞拿下交趾,讓其搜羅本地稻種,她要尋找占城稻改良本地稻種,現如今的南方稻種產量低,種植條件苛刻,難以作為主糧作物。
占城稻是宋代商人在海上貿易時,在東亞中南部占城國發現的一種優良稻種,早熟,耐旱,適應性強,若是能找到,可與晚季稻一年雙季,大幅增加產量。
為此。劉瑤特地下了懸賞令。
同時,也是在這年,劉徹在烏壘城設立西域都護府,負責統監西域三十六國。
至此,南至交趾、北至西域大漠,大漢疆域擴充暫時達到極限,劉徹的目光就落在了東西方向。
大漢的疆域,以西北和北方最為艱苦,西部大漠黃沙,北方常年冰寒。
現在匈奴被大漢打殘,東胡臣服,就剩下北方地區的衛滿朝鮮。
衛氏朝鮮立國八十余載,前后傳了三代,早期對于大漢也頗為恭順。
后來覺得實力強大,仗著自己地方偏遠,就與大漢徹底決裂。
其實衛氏能拿下朝鮮,一開始也是借助大漢的力量擴張勢力。
戰國時期,燕國曾經占領真番,遼東北部的箕子朝鮮也臣服燕國,而后秦統一,于遼東設立遼東郡,箕子朝鮮也得以獨立,漢立國后,關東地區被諸侯國占據,無力越過燕地統領朝鮮。
而衛滿本是戰國燕國人,漢立之后燕王謀反,衛滿帶著一千余人親信投奔箕子朝鮮,箕子朝鮮君主厚待衛滿,給了他百里封地,讓他守護朝鮮西部邊境。
后來……
就是引狼入室,衛滿實力迅速壯大,之后發動兵變,趁機奪取都城,箕子朝鮮的箕準帶著數千親信逃往南部的辰國,而后,衛滿自立為王,建立衛氏朝鮮,恰逢呂后執政,她忙著整頓國內,對于朝鮮動亂無暇顧及,所以就派人與衛滿達成協議,衛氏朝鮮作為大漢外臣,幫助大漢防御塞外蠻夷,大漢給朝鮮兵力、朝鮮支持。
可以說,衛滿朝鮮能有現如今如此的規模,離不開大漢的“喂養”。
衛滿出身中原,對大漢的實力十分清楚,所以一生都對漢朝恭恭敬敬,其子也按時朝貢,與漢通商。
不過等到他的孫子衛右渠繼位后,就開始疏遠了。
衛氏朝鮮之前靠著大漢這棵大樹,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征服、招降了周圍諸多小國,讓衛氏朝鮮成為大漢東北部的大國。
衛右渠自詡羽翼豐滿,加上對漢朝知之甚少,故而,不緊不納貢,還阻止附近小國與漢通商,當時劉徹有更重要的人收拾,遼北苦寒窮困,暫時看不上,現今是時候收拾衛氏朝鮮了,遼北自古以來就屬于中原!
加上阿瑤說,遼東地區看著苦寒,其實遍地都是寶藏,擁有廣袤的森林與肥沃的黑土地,價值比西南還要高。
畢竟西南多山脈,要開發建設比較難,但是遼東地區可是有大量平原。
劉徹現在是摩拳擦掌,恨不得一腳將衛右渠那些人給踹到天邊,將地方還給大漢。
根據華夏的優良傳統,講究先禮后兵,所以劉徹派遣漢使涉何出使朝鮮,說服衛右渠臣服。
結果被衛右渠拒絕,歸國途中,涉何越想越氣,直接殺死了護送自己出境的朝鮮裨王長,上奏了劉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