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收到劉據(jù)的信后,笑罵道:“還真是不客氣!”
不過太子補充的回避制度讓他很滿意,對于太子的要求,他也就滿足了。
事后,他沒少向三公九卿炫耀,畢竟太子機敏過人,他也有面子。
而且太子這些年在幽州的所作所為,可謂是文武雙全,幽州軍政一把抓,將東胡各部都收拾的服服氣氣,證明有手段有魄力,不是受人鉗制的文弱之人。
聽聞劉瑤要在幽州建一個“玄武樓”,劉徹也有了想法,當(dāng)即給劉徹下旨,他也要在幽州建一棟高樓來彰顯大漢天子的威儀。
最后先緊著劉徹,將他的帝王樓給建了,才能輪到劉瑤。
劉瑤:……
他怎么能敢啊!
就這樣,次年太始二年,幽州科舉大改,其中不少改動,引得不少人哀嚎。
此次科舉大改,也牽動著天下不少學(xué)子的注意力。
眾所周知,幽州現(xiàn)今歸太子管,他對幽州施展的政策,以后多半會推廣到全國,科舉選拔這些年已經(jīng)成為國家選拔人才的主流,過往的“舉孝廉”名存實亡。
而今的科舉大改政策,等到太子登基,以后也會成為天下的政策。
同時也是這時,劉據(jù)與劉徹商議,正式將科舉改成三年一期
。
為此,幽州鄉(xiāng)試的時候,幽州來了許多沒有應(yīng)試的學(xué)子前來游玩。
這些學(xué)子來到幽州,一開始還以為來錯了地方,因為與他們從父輩或者書籍中知道的幽州幾乎沒多少相似之處,荒涼褪去,處處繁華,許多郡縣比漢中的郡縣還熱鬧。
這里的百姓大概與外族相處久了,聲音、脾氣都比漢中、長安的人大。
過往說起邊塞的外族,印象都是兇悍,塞外蠻夷,幽州大片地方都是苦寒之地
,東胡部族不知道有多少,可此次到來,發(fā)現(xiàn)外族雖然彪悍,可在幽州也要夾著尾巴做人,而且那些烏桓、羌族的貴族也要認(rèn)字,還要考試,簡直將那些貴族尤其成年的貴族逼得掉頭發(fā)。
他們這些學(xué)子對上身穿外族服飾的人有些怵,但是那些外族人看到他們這些儒生模樣的人也有怕,大家各有各的忌憚,基本上能和諧長處。
劉瑤看到,覺得挺有趣的,表示這是對學(xué)問的畏懼。
……
太始二年,秋,劉瑤離開幽州,回到長安。
離別長安一年,長安的變化沒有多大。
至于朝堂之上,劉瓊掌握的繡衣坊名聲越來越大,前段時間,劉徹又命繡衣使者巡查天下,搜羅天下情報與各地百姓的情報,打擊地方豪強與天下不法之事。
而在繡衣坊的繡衣使者當(dāng)中,江充是劉瓊下面最出名的屬下,尤其劉瑤去幽州的這一年,江充手中的權(quán)利越來越大,有時直接越過劉瓊,直接向劉徹復(fù)命。
劉瑤聽說后,挑了挑眉,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