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欣慰,還好還有一個更小的捧場。
雖然曹襄上課態度不怎么好,但是小腦袋瓜還算靈活,一堂課下來,也將兩句話背下來了,讓東方朔的哀怨少了些。
在快要結束時,東方朔教兩人寫自己的名字。
曹襄捧著寫著自己名字的竹片,歪頭看了看劉瑤的名字,頓時噘起了嘴,“我的名字好難寫,阿瑤的名字比我的好。”
劉瑤聞言,踮腳拍了拍小胖崽的肩膀。
小胖崽的名字筆畫確實多,尤其與她相比。
東方朔兩手一攤,“小郎君的名字是平陽侯與平陽長公主起的,可怨不著在下。”
曹襄癟嘴,“都怪阿父!我要讓阿父給我改名字。”
東方朔嘴角一抽,擔心自己被平陽侯算賬,低聲輕咳一聲,“平陽侯其實也是疼愛小郎君,他不是給小郎君起了一個小名。”
說完,他又將“狙”寫了出來,遞給曹襄。
曹襄一看這個字好寫,當即夸道:“這個名字好。”
好寫又好學,筆畫少。
東方朔搖頭笑了笑,然后又給他們解釋了“狙”的意思,又寫了一個“猴”字。
曹襄拿著分別寫著“狙”與“猴”的竹片,當即舍棄了筆畫多的那個。
劉瑤撿起竹片,看著上面這字,腦海中聯想起“侯”,所謂“李廣難封”的“漢侯”。
劉徹那邊與眾大臣結束了政務,讓人給眾人上了蜜水補充體力,然后來到偏殿檢驗東方朔的教學成果。
他寫下的兩句論語兩個孩子都背會了,而且還認識了自己的名字,頗為欣慰。
當即夸贊了兩人和東方朔。
劉瑤捏著“猴”字竹片,仰頭看著他,“阿父,咱們大漢的‘侯’值錢嗎?可是為什么朝中會有那么多侯?”
她從出生到現在,見了不少王公大臣,幾乎個個都有爵位,個個都是“侯”,為什么李廣就封不了侯。
劉徹不解,看向東方朔,“阿瑤是什么意思?”
東方朔也愣了一下,轉念就明白了劉瑤的意思,拱手忍笑,“陛下,剛剛我與長公主解釋了小郎君小名的意思,長公主可能聯想到了諸位列侯。”
曹襄的小名?
劉徹想了想,反應過來,大手接過劉瑤手中的竹片,薄唇經不住翹起,果然小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
讓他如何解釋,朝中封的侯爵那么多,但是不能等同而論,侯與侯之間是有區別的。
大漢的侯主要分兩種,一個是列侯,分為功臣侯、王子侯、外戚侯,長安乃大漢的都城,達官顯貴無數,列侯多,不怪阿瑤說好多‘侯’。